今年1月,8位省政協委員到長春市公用局進行集體調研,在調研期間了解到,這個采暖期從開栓至2015年12月底,12319投訴熱線接到的投訴量較2014年同期上升了16%。
政協長春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多位政協委員關于供熱質量監管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郭凱平:用熱計量表解決用熱難題
對于供熱質量下降,政協委員郭凱平說,煤炭價格下降,供暖價格下降是正常的,但不應該因此影響供熱質量。“很多熱企都是私人承包的,供暖費下調后,為追求利潤目標,企業能少燒就少燒一點。”郭凱平認為,這是今年出現投訴量上升的原因。
想解決這個難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安裝熱計量表,郭凱平說:“想暖和的多花錢,不怕溫度低的可以少用熱,像水、電一樣,按表收費。而熱本身就是商品,能夠量化,熱企只要把熱供應夠了,居民想用多少由居民決定。到那時,就不至于出現有的人家熱得開窗,有的冷得穿棉衣的現象。”
郭凱平也曾走進熱企調研,在熱計量沒實現的情況下,對熱企監管是挺矛盾的事兒,“調研時,熱企有很多理由,供熱質量涉及供熱管道老化、樓道窗戶密封不好,熱水丟失等,而老百姓按同樣的標準交了錢,卻享受不到同樣的供熱質量,矛盾就產生了。”
郭凱平還提到了達標溫度,“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對熱的要求也提高了,長春的冬季,18℃有些低,應該提高,我們也提過類似的提案,但相關各方各執一詞。對用熱進行量化,多用多花,少用少花,通過熱計量會很好解決這些矛盾。”
趙繼敏:政府應通過多渠道監督熱企
政協委員趙繼敏今年也測了家中的溫度,“今年家里的溫度確實比往年低,往年家中能達到24℃,而今年經常在十八九攝氏度,最高沒超過23℃。這樣看來,城區內老舊小區的供熱質量可想而知。”
供熱質量下降,百姓有想法,需要對熱企進行監督。“作為供熱企業,要有責任意識,強化監督的作用,而市民作為用熱者,是最好的監督群體,最有發言權。政府職能部門應發揮應有的作用,通過多渠道對熱企進行監督,一方面幫助熱企提升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提高供熱質量;另一方面,要把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解決掉,保障企業效益。”趙繼敏說,大眾和媒體監督相結合,政府職能部門是主導,各司其職,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王凌皓:建立第三方中立的評估機構
“供暖費下調是由于煤的價格下降、供熱成本降低決定的,熱企不應該因此降低供熱質量。”政協委員王凌皓說,她和其他委員已提出一個關于供熱的提案,希望能得到落實。
對于供暖質量的改善,應該建立一個第三方的評估機構,由第三方評估機構對供熱企業的供暖狀況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建立一個評價體系,通過合理的監督管理機制,從根本上改善供熱問題,單純靠熱企自律是解決不了供熱矛盾的。
公用局:熱計量還在推廣中
長春市公用局相關負責人說,推廣熱計量表不是簡單安個熱計量表就完成了,這項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建筑質量,技術路線、政策支撐、企業道德及百姓的法律意識,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對于熱計量,長春還在推廣過程中,這也是北方城市供熱的最終目的。對于政協委員的提案,公用局會認真研究。
■委員提案:
推進城市供熱綠色環保現代化進程
今年兩會,王宇、汪澈等25名政協委員提交了一個聯名提案———《關于推進長春市城市供熱綠色環保現代化進程的建議》。
委員們認為,長春供暖期達170天,擔負長春市城區集中供熱的大型企業34家,集中供熱面積達17602萬平方米,存在小鍋房、設施陳舊、熱源設備功能單一等問題。此外還存在著管網老化、跑冒滴漏、熱能浪費、維護管理水平較低、有法不依等情況。
針對以上問題,委員們建議實現城市供熱現代化,“城市供熱現代化就是以獨立運行、單戶計量、綠色健康、節約環保、便民利民、冬季供熱采暖、夏季供冷納涼、全年供應熱水為主要標志的現代城市供熱體系。”王宇說。
提案中,委員們認為應制定長遠發展規劃,逐步實現城市供熱現代化。政府相關部門應設立專門獎金,鼓勵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單位個人開展城市供熱現代化具體內容專門研究,重大研究成果給予獎勵;保證現有體系正常運行,嚴格執法,對群眾普遍反映好的供熱企業,政府要給予獎勵或適當的政策鼓勵;群眾普遍反映較差的供熱企業,要給予嚴厲處罰,通過嚴格執法,為長春市民創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
政協長春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多位政協委員關于供熱質量監管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郭凱平:用熱計量表解決用熱難題
對于供熱質量下降,政協委員郭凱平說,煤炭價格下降,供暖價格下降是正常的,但不應該因此影響供熱質量。“很多熱企都是私人承包的,供暖費下調后,為追求利潤目標,企業能少燒就少燒一點。”郭凱平認為,這是今年出現投訴量上升的原因。
想解決這個難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安裝熱計量表,郭凱平說:“想暖和的多花錢,不怕溫度低的可以少用熱,像水、電一樣,按表收費。而熱本身就是商品,能夠量化,熱企只要把熱供應夠了,居民想用多少由居民決定。到那時,就不至于出現有的人家熱得開窗,有的冷得穿棉衣的現象。”
郭凱平也曾走進熱企調研,在熱計量沒實現的情況下,對熱企監管是挺矛盾的事兒,“調研時,熱企有很多理由,供熱質量涉及供熱管道老化、樓道窗戶密封不好,熱水丟失等,而老百姓按同樣的標準交了錢,卻享受不到同樣的供熱質量,矛盾就產生了。”
郭凱平還提到了達標溫度,“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對熱的要求也提高了,長春的冬季,18℃有些低,應該提高,我們也提過類似的提案,但相關各方各執一詞。對用熱進行量化,多用多花,少用少花,通過熱計量會很好解決這些矛盾。”
趙繼敏:政府應通過多渠道監督熱企
政協委員趙繼敏今年也測了家中的溫度,“今年家里的溫度確實比往年低,往年家中能達到24℃,而今年經常在十八九攝氏度,最高沒超過23℃。這樣看來,城區內老舊小區的供熱質量可想而知。”
供熱質量下降,百姓有想法,需要對熱企進行監督。“作為供熱企業,要有責任意識,強化監督的作用,而市民作為用熱者,是最好的監督群體,最有發言權。政府職能部門應發揮應有的作用,通過多渠道對熱企進行監督,一方面幫助熱企提升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提高供熱質量;另一方面,要把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解決掉,保障企業效益。”趙繼敏說,大眾和媒體監督相結合,政府職能部門是主導,各司其職,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王凌皓:建立第三方中立的評估機構
“供暖費下調是由于煤的價格下降、供熱成本降低決定的,熱企不應該因此降低供熱質量。”政協委員王凌皓說,她和其他委員已提出一個關于供熱的提案,希望能得到落實。
對于供暖質量的改善,應該建立一個第三方的評估機構,由第三方評估機構對供熱企業的供暖狀況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建立一個評價體系,通過合理的監督管理機制,從根本上改善供熱問題,單純靠熱企自律是解決不了供熱矛盾的。
公用局:熱計量還在推廣中
長春市公用局相關負責人說,推廣熱計量表不是簡單安個熱計量表就完成了,這項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建筑質量,技術路線、政策支撐、企業道德及百姓的法律意識,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對于熱計量,長春還在推廣過程中,這也是北方城市供熱的最終目的。對于政協委員的提案,公用局會認真研究。
■委員提案:
推進城市供熱綠色環保現代化進程
今年兩會,王宇、汪澈等25名政協委員提交了一個聯名提案———《關于推進長春市城市供熱綠色環保現代化進程的建議》。
委員們認為,長春供暖期達170天,擔負長春市城區集中供熱的大型企業34家,集中供熱面積達17602萬平方米,存在小鍋房、設施陳舊、熱源設備功能單一等問題。此外還存在著管網老化、跑冒滴漏、熱能浪費、維護管理水平較低、有法不依等情況。
針對以上問題,委員們建議實現城市供熱現代化,“城市供熱現代化就是以獨立運行、單戶計量、綠色健康、節約環保、便民利民、冬季供熱采暖、夏季供冷納涼、全年供應熱水為主要標志的現代城市供熱體系。”王宇說。
提案中,委員們認為應制定長遠發展規劃,逐步實現城市供熱現代化。政府相關部門應設立專門獎金,鼓勵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單位個人開展城市供熱現代化具體內容專門研究,重大研究成果給予獎勵;保證現有體系正常運行,嚴格執法,對群眾普遍反映好的供熱企業,政府要給予獎勵或適當的政策鼓勵;群眾普遍反映較差的供熱企業,要給予嚴厲處罰,通過嚴格執法,為長春市民創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