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威海市區供暖全面啟動。經過幾年的試點,很多居民開始感受到了計量供熱帶來的實惠,古北小區近兩成的居民在今年交納取暖費時,因上一采暖期用熱量較少而享受到了退費待遇,這讓他們十分驚喜。
據本網了解,威海市今年完成墻體保溫改造的老舊小區居民樓、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實行集中供熱的新建建筑等三類建筑將全部采用計量供熱的方式交費,計量供熱的范圍更廣了。今年,全市已有509萬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完成了供熱計量改造。
計量供熱以來,居住在市區古北一巷15號樓的居民叢培香切實感受到了計量供熱的實惠。叢培香的樓房建筑面積為73.7平方米,前兩年,她每年都要交1200元的暖氣費,但是今年去交費時,工作人員告訴她,他們家只需要交1168元,因為去年他們家的暖氣費還有結余。
據本網了解,實行計量收費以后,實行“多退少不補”政策。居民繳費時,還是按照面積繳納取暖費。供暖期結束以后,如果暖氣流量沒有用完,熱電公司就會將剩余的費用記錄下來,來年這些用戶就可以少交這部分錢。據古北社區居委會主任王愛華介紹,該社區2800戶居民中,今年有500余戶居民享受到了退費。
昨日下午,記者在古北社區居委會看到,王愛華手里拿著一疊厚厚的單據,上面記載的是今年計量收費以后拿到退費的用戶名單。在這份名單上,記者看到,退費從1元到100多元不等,最多的一戶居民退費達185元。而在叢培香居住的15號樓共有36戶居民,有10戶享受到了退費。
今年冬天,市區紀念路小區、柴峰小區、神道口小區等多個老舊小區的居民家中將會更加溫暖,他們的用熱量將會實時可見,“少用熱少交費”的計量供熱方式將在這些小區實行。
今年冬天,市區紀念路小區、柴峰小區、神道口小區等多個老舊小區的居民家中將會更加溫暖,他們的用熱量將會實時可見,“少用熱少交費”的計量供熱方式將在這些小區實行。
日前,記者走訪發現,這些小區的老舊居民樓都穿上了嶄新的“保暖衣”,而且鋪設了新的供熱管網,每戶居民家庭也都安裝了供熱計量表。據了解,今年,全市已有509萬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完成了供熱計量改造。從今年冬季采暖期開始,實行集中供熱的新建建筑、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老舊小區、大型公共建筑的采暖費,將由按供熱面積收費變為按用熱量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