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我市充分利用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強力推進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22年,全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457億千瓦時,占全市發電總量63.5%;可再生能源裝機2647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81.7%。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26個場館全部實現綠色供電,這些綠電主要由張家口的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提供。
此外,我市還陸續建成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通道、張北·500千伏柔性直流通道和張南、萬全、沽源3個500千伏變電站,最大接入能力為2620萬千瓦;到“十四五”末,預計總接入能力突破4000萬千瓦。謀劃建設千萬千瓦儲能基地,總規模126萬千瓦的6個項目列入2022年度省級規劃冀北電網獨立儲能示范項目清單(第一批);不斷推進裝備產業補鏈延鏈,全市已落戶明陽、金風、大金等新型能源高端裝備制造企業26家,全面覆蓋風電整機、葉片、塔筒、光伏組件、電化學和壓縮空氣儲能等新型能源相關領域。
今年,市能源局將緊緊圍繞《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十四五”發展實施方案》《張家口市新型能源強市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加強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推動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強力構建由新能源帶動的綠色低碳產業生態體系,全力推動冀北清潔能源基地核心區建設。年內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400萬千瓦,全市電力總裝機達到3608.5萬千瓦;年總發電量770億千瓦時,其中火電發電量230億千瓦時、新能源發電量540億千瓦時;新能源裝備制造總產值73億元;區域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終端能源消費總量比例達到39%。
用優質資源,吸引優質企業。今年該市將不斷強風光鏈、補儲能鏈、擴服務鏈,引進落地一批智能風機、高效光伏組件、氫能整車制造等新能源裝備產業,力爭到2027年,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達到50家以上。同時,對標國際先進、瞄準世界前沿技術,積極謀劃在示范區落地創新研發中心、國家級質量檢測檢驗認證機構和公共檢測試驗平臺、實證基地。持續完善“風光氫儲”產業生態,建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培育一批“可再生能源+”、智能微電網、“互聯網+”智慧能源創新創業等新模式和新業態。(河山新聞記者 王寧 通訊員 蘇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