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發展改革委近日出臺《山西省地熱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較“十三五”末增加50%以上,達到2000萬平方米左右。
《方案》強調,山西地熱能發展,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統一規劃、因地制宜、有序開發、清潔高效的原則,以調整能源結構、增加可再生能源供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以優質資源區域為重點,以核心技術突破為支撐,以關鍵示范項目為引領,規范和簡化管理流程,完善配套政策舉措,健全信息統計和監測體系,拓展應用場景和市場模式,提升地熱能利用規模和效益,營造地熱能產業高質量政策環境,為山西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方案》明確,到2025年,山西地熱能開發利用規模要持續擴大。全省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較“十三五”末增加50%以上,達到2000萬平方米左右。同時,地熱能發展體制機制要更加完善。地熱能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山西地熱能科技創新水平要實現大幅提升。
《方案》提出,山西地熱能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包括四方面。一是加強資源勘查,摸清資源家底。二是加強示范引領,實現規模開發。三是加強主體培育,健全產業鏈條。四是加強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
《方案》強調,要科學進行地熱能產業布局。重點聚焦“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布局,推動地熱能產業發展形成“一核引領、兩極延伸、多點支撐”的產業布局。其中,“一核引領”指充分發揮太原地熱資源優勢,以地熱能供暖(制冷)為核心,以研發創新和技術應用為引領,打造國內一流的地熱能產業科技創新和生產制造基地,樹立地熱清潔取暖標桿示范,為全國地熱能開發利用提供太原方案。“兩級延伸”指以晉北和晉南為兩級,探索山西特色地熱能開發利用整體解決方案。晉北以大同、朔州和忻州3市資源富集地區為重點,突出科研示范試驗定位,構建中高溫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裝備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模式,打造國家級地熱能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晉南以臨汾和運城2市為重點,推進中深層地熱能清潔取暖規模應用,全面提升淺層地熱能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比例,打造地熱特色示范小鎮,培育新的市場開發主體及產業鏈增長極。“多點支撐”指在“一核兩極”以外的其他市(地區),結合地熱資源條件,以“供暖、制冷、發電、溫泉康養、農業種養殖、工業利用”六大地熱能產業集群為核心,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為全省地熱能產業特色多元化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方案》強調,山西地熱能發展,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統一規劃、因地制宜、有序開發、清潔高效的原則,以調整能源結構、增加可再生能源供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以優質資源區域為重點,以核心技術突破為支撐,以關鍵示范項目為引領,規范和簡化管理流程,完善配套政策舉措,健全信息統計和監測體系,拓展應用場景和市場模式,提升地熱能利用規模和效益,營造地熱能產業高質量政策環境,為山西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方案》明確,到2025年,山西地熱能開發利用規模要持續擴大。全省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較“十三五”末增加50%以上,達到2000萬平方米左右。同時,地熱能發展體制機制要更加完善。地熱能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山西地熱能科技創新水平要實現大幅提升。
《方案》提出,山西地熱能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包括四方面。一是加強資源勘查,摸清資源家底。二是加強示范引領,實現規模開發。三是加強主體培育,健全產業鏈條。四是加強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
《方案》強調,要科學進行地熱能產業布局。重點聚焦“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布局,推動地熱能產業發展形成“一核引領、兩極延伸、多點支撐”的產業布局。其中,“一核引領”指充分發揮太原地熱資源優勢,以地熱能供暖(制冷)為核心,以研發創新和技術應用為引領,打造國內一流的地熱能產業科技創新和生產制造基地,樹立地熱清潔取暖標桿示范,為全國地熱能開發利用提供太原方案。“兩級延伸”指以晉北和晉南為兩級,探索山西特色地熱能開發利用整體解決方案。晉北以大同、朔州和忻州3市資源富集地區為重點,突出科研示范試驗定位,構建中高溫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裝備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模式,打造國家級地熱能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晉南以臨汾和運城2市為重點,推進中深層地熱能清潔取暖規模應用,全面提升淺層地熱能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比例,打造地熱特色示范小鎮,培育新的市場開發主體及產業鏈增長極。“多點支撐”指在“一核兩極”以外的其他市(地區),結合地熱資源條件,以“供暖、制冷、發電、溫泉康養、農業種養殖、工業利用”六大地熱能產業集群為核心,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為全省地熱能產業特色多元化發展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