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說今天3度好冷,山東人笑了:我們這零下3度;北京人也笑了:我們這零下13度;黑龍江人聽到哈哈大笑:我們這零下23度。南方人聽完冷笑一聲:我們這是室內……”1月5日,這一充滿冷幽默的微博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于南方地區集中供暖問題的關注和討論。
該不該集中供暖?
“南北方冬天的冷存在差異:北方冷皮,南方凍骨。打個比喻,北方的冷是物理攻擊,衣服穿厚點就可以了;而南方的冷卻是魔法攻擊,穿再多衣服都沒用,得有抗性!北方不懂南方的冷。那天氣冷時怎么取暖呢?南方的人們總結:基本靠抖。”對于這一1月9日來自新浪網友的形象生動又不乏幽默的描述,眾多網友跟帖表示:“強烈呼吁南方冬季集中供暖,盡快結束‘取暖基本靠抖’的日子。”
國務院參事室研究員、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徐曉東也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了相同看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居住環境的溫度條件要求不斷提升,南方部分地區要求集中供暖,是合理的訴求。”
對此,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委會顧問王振銘也表示支持:“冬天上海很多老年人都在室外曬太陽取暖,因為有些家庭的室內溫度比室外還要低。武漢、南京等地也都存在類似問題,長江沿線的部分地區應該采用集中供暖,這是關系到民生問題的大事。”事實上,近年來已有多位政協委員提議在南方地區采取集中供暖。
據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介紹,當初秦嶺-淮河供暖區域分界線的劃定,主要是考慮財政條件的限制。“由于當時集中供暖多是由政府買單,但當時政府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全國范圍的集中供暖,所以只將冬季最急需采暖的地區劃入到集中供暖區域。而目前采暖費用絕大多數已經不再由政府承擔,情況已經發生變化。”林伯強表示,“現在已不是應不應該供,而是非供不可的時候了。”
同時,多位專家也對記者表示:“從公平和效率方面來講,南方相關地區也應該提供集中供暖。”集中供暖具有相對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對節能減排都有積極作用。同時,目前冬天較冷的南方部分地區,經濟能力好的家庭采暖相對較多,而經濟能力差的家庭采暖相對較少,這一定程度上也有失公平。
以什么方式供?
我國一直重視城鎮化進程,目前農村人口與城市人口幾乎持平。農村取暖可以燒柴火,而城市取暖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呢?
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副理事長、住建部城鎮供熱專家組專家徐中堂說:“相關文件顯示,住建部對于南方地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冬季采暖問題,并不鼓勵大型集中供暖,而是鼓勵支持采用多種方式相結合的采暖方式,如中央空調、地源熱泵、水源熱泵、電采暖等經濟、安全、清潔、高效的城鎮供熱采暖系統。”
徐曉東認為,在南方地區,不管以何種方式供暖(是集中供暖還是分戶供暖),都應該重視能源的充分利用。“熱電聯產作為一種能源利用效率高的供暖方式,是完全符合要求的。”徐曉東說,熱電聯產在此時顯得更加重要。據他介紹,由于人們通常更關注熱電企業的發電量指標,忽視了其供熱量,所以誤以為熱電企業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但是按照做功出力,熱電既發電又供熱,其利用效率是極高的。“決不能錯誤使用‘上大壓小’政策,打壓小熱電,應該讓熱電聯產在集中供暖方面發揮其能源利用效率高的優勢。”徐曉東說。
事實上,在提及城市集中供熱時,人們通常想到的便是熱電聯產。記者了解到,在2012年3月召開的“第八屆綠色建筑大會”上,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提出的重要采暖方式即為熱電聯產。
“南方地區很多地方都有熱源,其中,熱電聯產企業,完全可以提供供暖熱源,熱電聯產供暖在運營、管理、費用方面都具有優勢。”在南方擁有多個供熱采暖節能控制項目的北京海林節能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海清告訴本報記者,“此外,熱電聯產電廠會有污染物減排裝置,這樣的集中供熱方式對于環境來講也是有益的。”
王振銘也認為:“熱電聯產是集中供熱的首選,特別是在長江沿線地區。”
而據記者了解,除了燃煤熱電聯產外,天然氣熱電冷三聯供也是解決集中供暖的有效方式。
“對于有充足氣源的地區,天然氣熱電冷三聯供在解決南方集中供暖問題時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該種方式靈活性、環保性突出,特別是對于供冷期較長的南方地區來講,三聯供可發電、供暖、供冷,保證了電廠的設備利用小時數,可謂是一舉多得。”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達了以上觀點。
決定如何做出?
徐曉東認為:“集中供暖的問題需要好好動動腦筋予以應對,居民經濟承受能力便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因素。”他認為,不同人群和不同地方政府的經濟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同時,建設集中供暖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由于不同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不同,所以對采暖補貼的能力也存差異。此外,對我國北方地區來講,采暖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而南方大部分地區還不至于如此,南北存在巨大差異,所以不能將北方的集中供暖照搬到南方地區。“因此,政府絕不應該‘一刀切’,制定統一的強制性標準,而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鼓勵適合集中供暖的地方開展集中供暖,不適合的地方決不能強制執行。”徐曉東說。
林伯強對此也表示了類似觀點:“目前集中供暖已經接近市場化,政府不應該做出具體的硬性規定,各地方應按照本地需求和本地情況具體制定集中供暖方案。”
另外,有觀點認為,雖然熱電聯產具有較大優勢,但是決不能讓所有南方相關地區的供暖問題,全部由燃煤熱電聯產或天然氣熱電冷三聯供來解決,而是應該充分利用好生物質能、太陽能光伏、風電等各種能源,綜合應對相關集中供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