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市場涉及更多民生利益,實際上,在建國初期能源奇缺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就以地理位置上的秦嶺淮河南北分界線為界,劃定了東起江蘇北部的蘇北灌溉總渠,向西沿淮河干流至河南信陽,折向北沿伏牛山、秦嶺分水嶺,至甘肅南部徽城、隴南,全長約2000公里的“南北供暖線”,河南省恰好被這條“南北供暖線”一分為二。地暖市場涉及更多民生利益,實際上,在建國初期能源奇缺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就以地理位置上的秦嶺淮河南北分界線為界,劃定了東起江蘇北部的蘇北灌溉總渠,向西沿淮河干流至河南信陽,折向北沿伏牛山、秦嶺分水嶺,至甘肅南部徽城、隴南,全長約2000公里的南北供暖線,河南省恰好被這條南北供暖線一分為二。
南北供暖線讓部分鄭州市民很受傷
由于歷史原因,盡管河南省會鄭州位于此線以北,但其供暖市場卻具有不同于南北方的特點。去年供暖季,單鄭州西區就有2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上的居民對著冰冷的暖氣過寒冬。由于熱源發展跟不上城市居民冬季采暖需求的增長,雖然鄭州西區目前有近200萬平方米面積具備供熱條件,但因熱源不足而無法供熱。
鄭州市城管局負責人介紹,鄭州市集中供熱入網面積約7810萬平方米,而2013年冬天的供熱面積只有約5330萬平方米。這就意味著約有2480萬平方米的用戶具備供熱條件,卻因熱源問題無法得到供暖。與之相對比,在遼寧省沈陽市,共有供熱經營單位275家,燃煤熱源1231座,供熱面積2.57億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熱面積約1.96億平方米,除一市三縣外,集中供熱率逾90%.
熱源不足導致集中供暖覆蓋率低,這樣就為地暖供應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鄭州華方物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韓衛華是2003年進入地暖行業的,他說:當時,鄭州只有主城的4個干道上有集中供暖,而且西郊熱電廠供應的暖氣根本不夠,市場空間較大。現在,在老城區舊房改造方面,地暖應用越來越多。
雖然鄭州地暖市場存在較大發展空間,但在鄭州博容暖通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申國強看來,這個市場看上去很美,但美中也有不足。他說:鄭州橫跨黃河南北,供暖市場偏向北方,但整個地暖市場發展和暖通公司的意識又接近南方市場。這樣,就造成了市場點散面亂。
申國強的擔心是有道理的,近年來,經歷了比較好做的地暖市場后,潛在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最為突出的就是行業準入門檻低,價格戰此起彼伏。據河南豪特暖通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華偉介紹,2005年,該公司涉足暖通業時,整個鄭州行業內公司還不到100家。如今,包括各類小公司在內的企業有300多家。
低價戰此起彼伏張華偉說:300多家公司中,正規公司能占到20%就不錯了。其他都是小個體、夫妻店或以前在業內干過業務員的人,自個兒開個小店,直接在小區門口拉活安裝地暖。為了分搶地暖這塊蛋糕,他們祭出的法寶就是低價戰。
報價低廉、競爭失序已成為時下鄭州地暖業無法承受之痛。與南方省份相比,鄭州當地消費水平并不高,鄭州安泰暖通節能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歸士君說:鄭州整體消費水平偏低,外來人口轉變為新市民的,多為打工者或大學生,談不上消費。一戶家庭剛投入一大筆積蓄購入房子,再讓他投資安裝地暖系統或舒適家居系統,顯然不符合這個家庭的收入。
一邊是消費者不愿或掏不起對地暖系統或舒適家居方面的投資;一邊是眾多地暖公司要活干,不能從高質量服務去競爭,只能用降低價格來吸引消費者。與此同時,原材料、人工、店面租金等成本還在不斷上漲,致使企業獲取的利潤少得可憐,這讓鄭州暖通業內人士感覺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