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12日,2023國際可再生能源供熱技術大會在河北雄安新區召開。大會以“邁向供熱新時代 綠色發展添動能”為主題,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可再生能源供熱系統和設備、儲熱供能及建筑、油氣等終端熱能需求單位的嘉賓,共同探索加速可再生能源供熱應用、邁向供熱新時代的路徑。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表示,地熱儲能作為巨大的天然能源儲庫,適宜在多能互補系統中承擔蓄能和熱能穩定輸出功能,可以把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儲蓄起來,實現高效規模化跨季節儲能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等。
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副局長孔濤說,在加快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雄安新區的地熱能供暖面積已達約800萬平方米。雄安新區正在高質量推進鄉村新能源發展,推動微電站、微儲能、微能網的有機融合和模式創新。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姜海說,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熱成為我國完成非化石能源利用目標、建設清潔低碳社會、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主題報告環節,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在《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思考》報告中指出,新型能源體系的“新”體現在能源結構新、系統形態新、產業體系新、治理體系新、體制機制新、監管方式新。
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國家光熱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王志峰作《太陽能水體跨季節儲熱示范系統集成及運行》報告,闡述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六年來專注低成本太陽能跨季節蓄熱、源儲荷協調控制技術研究,建立了完整技術體系,大幅提高太陽能跨季節儲熱的經濟性。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胡潤青分享了我國全口徑熱力消費量研究工作的初步成果。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規劃部、新能源事業部主任李來龍分享《華能集團新能源儲能及供熱領域的實踐與思考》報告等。
國家光熱聯盟秘書長杜鳳麗說,作為科技部A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盟搭建產業技術交流平臺,希望能與廣大行業同仁共同推動地熱能、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熱技術發展和更大規模應用,支撐引領可再生能源供熱產業技術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據悉,本屆大會由國家光熱聯盟主辦,中國制冷學會、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內蒙古旭宸能源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關村新源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服務中心承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表示,地熱儲能作為巨大的天然能源儲庫,適宜在多能互補系統中承擔蓄能和熱能穩定輸出功能,可以把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儲蓄起來,實現高效規模化跨季節儲能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等。
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副局長孔濤說,在加快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雄安新區的地熱能供暖面積已達約800萬平方米。雄安新區正在高質量推進鄉村新能源發展,推動微電站、微儲能、微能網的有機融合和模式創新。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姜海說,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熱成為我國完成非化石能源利用目標、建設清潔低碳社會、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主題報告環節,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在《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思考》報告中指出,新型能源體系的“新”體現在能源結構新、系統形態新、產業體系新、治理體系新、體制機制新、監管方式新。
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國家光熱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王志峰作《太陽能水體跨季節儲熱示范系統集成及運行》報告,闡述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六年來專注低成本太陽能跨季節蓄熱、源儲荷協調控制技術研究,建立了完整技術體系,大幅提高太陽能跨季節儲熱的經濟性。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胡潤青分享了我國全口徑熱力消費量研究工作的初步成果。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規劃部、新能源事業部主任李來龍分享《華能集團新能源儲能及供熱領域的實踐與思考》報告等。

國家光熱聯盟秘書長杜鳳麗說,作為科技部A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盟搭建產業技術交流平臺,希望能與廣大行業同仁共同推動地熱能、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熱技術發展和更大規模應用,支撐引領可再生能源供熱產業技術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據悉,本屆大會由國家光熱聯盟主辦,中國制冷學會、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內蒙古旭宸能源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關村新源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服務中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