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度中心,是否收到上傳數據?”
“收到,數據清晰,上傳速度穩定。”
18日下午,哈投集團華能供熱公司生產調度中心主任遲振興,與在各換熱站內智能改造工作人員不時溝通。
眼下,哈投集團華能供熱公司技術工人們正搶抓時間,將變頻器、流量計、溫度和壓力傳感器流量計等智能設備安裝到700多個換熱站內。按照計劃,20日供熱期結束后,他們將完成727套智能設備的安裝任務,并進入其他智能改造工序。待全部完成后,今冬道里道外區的40余萬熱用戶將可享受到“智慧供熱”帶來的溫暖。
換熱站等數據聯網告別“信息孤島”
哈投集團華能公司肩負道里區、道外區兩個主城區 4300萬平方米、40 萬熱用戶的供熱任務。遲振興介紹,在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推進供熱領域數字化賦能,既與改善民生密切相關,也是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的一個關鍵點。
但目前,該公司生產調度平臺未能與各換熱站、客服系統、收費系統實現后臺數據的對接,是信息孤島。從平臺的功能和供熱與大數據算法、AI智能結合層面來看,其與現代化的智慧供熱理念已有較大差距,很難進一步實現供熱精細化調節。同時,各換熱站自控系統程序和種類較多、不統一,維護量和維護難度都較大。而且,進入居民家的二次網水力失調的小區無調節調控手段,造成供熱質量不好。此外,典型熱用戶室溫采集數據覆蓋率較低,不能及時反饋出室溫的實時信息,導致不足以對熱力站的調控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因此,建設一套新的智慧供熱系統將大幅提高調控效率,可以快速有效的發現室溫薄弱區域。
即時“感知”室溫冷暖確保暖屋子
目前,華能公司的技術人員正連續在各小區換熱站內奮戰,進行智能化設備升級改造。其中,換熱站機組共計727套,現已完成581套,完成比例80%,預計4月20日前全部完成。
二網平衡閥安裝464臺,上線356臺,上線率76.72%;戶端閥安裝1911臺,上線1194臺,上線率62.48%;室溫采集設備安裝6005臺,上線4630臺,上線率77.1%。
華能公司董事長王玉哲介紹,“過去小區都是靠人工手動設置供熱量,按照經驗,進行人工的判斷和計算,實施分配式的供熱。但往往因為建筑物的形式、年代、保溫等等形式都不一樣,會造成供給偏差,這也是傳統經驗式供熱的一個最大弊端。”而通過智能化改造后,可以實現“源-網-站-荷-儲”的聯動控制,全面提高調節效率,針對室溫未達標區域及住戶全面縮短調節周期,確保能夠快速準確的找出薄弱點并自動化調節。“實現了智慧控制系統多層次改造后,它就像一個經驗豐富且24小時不睡覺的站長,按需供熱成為常態,使40萬熱用戶的室溫舒適更有保障。”
“收到,數據清晰,上傳速度穩定。”
18日下午,哈投集團華能供熱公司生產調度中心主任遲振興,與在各換熱站內智能改造工作人員不時溝通。
眼下,哈投集團華能供熱公司技術工人們正搶抓時間,將變頻器、流量計、溫度和壓力傳感器流量計等智能設備安裝到700多個換熱站內。按照計劃,20日供熱期結束后,他們將完成727套智能設備的安裝任務,并進入其他智能改造工序。待全部完成后,今冬道里道外區的40余萬熱用戶將可享受到“智慧供熱”帶來的溫暖。
換熱站等數據聯網告別“信息孤島”
哈投集團華能公司肩負道里區、道外區兩個主城區 4300萬平方米、40 萬熱用戶的供熱任務。遲振興介紹,在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推進供熱領域數字化賦能,既與改善民生密切相關,也是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的一個關鍵點。
但目前,該公司生產調度平臺未能與各換熱站、客服系統、收費系統實現后臺數據的對接,是信息孤島。從平臺的功能和供熱與大數據算法、AI智能結合層面來看,其與現代化的智慧供熱理念已有較大差距,很難進一步實現供熱精細化調節。同時,各換熱站自控系統程序和種類較多、不統一,維護量和維護難度都較大。而且,進入居民家的二次網水力失調的小區無調節調控手段,造成供熱質量不好。此外,典型熱用戶室溫采集數據覆蓋率較低,不能及時反饋出室溫的實時信息,導致不足以對熱力站的調控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因此,建設一套新的智慧供熱系統將大幅提高調控效率,可以快速有效的發現室溫薄弱區域。
即時“感知”室溫冷暖確保暖屋子
目前,華能公司的技術人員正連續在各小區換熱站內奮戰,進行智能化設備升級改造。其中,換熱站機組共計727套,現已完成581套,完成比例80%,預計4月20日前全部完成。
二網平衡閥安裝464臺,上線356臺,上線率76.72%;戶端閥安裝1911臺,上線1194臺,上線率62.48%;室溫采集設備安裝6005臺,上線4630臺,上線率77.1%。
華能公司董事長王玉哲介紹,“過去小區都是靠人工手動設置供熱量,按照經驗,進行人工的判斷和計算,實施分配式的供熱。但往往因為建筑物的形式、年代、保溫等等形式都不一樣,會造成供給偏差,這也是傳統經驗式供熱的一個最大弊端。”而通過智能化改造后,可以實現“源-網-站-荷-儲”的聯動控制,全面提高調節效率,針對室溫未達標區域及住戶全面縮短調節周期,確保能夠快速準確的找出薄弱點并自動化調節。“實現了智慧控制系統多層次改造后,它就像一個經驗豐富且24小時不睡覺的站長,按需供熱成為常態,使40萬熱用戶的室溫舒適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