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天的寒冷是物理傷害,南方冬天的寒冷則是魔法傷害。”這句話是很多北方人來到南方過冬最真實的感受。一方面是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有集中供暖,室內溫度高,同時北方氣候相對干燥,一般的保暖措施足以抵御嚴寒,南方則是濕冷加上地暖普及率相對較低。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鋪設地暖開始成為很多杭州居民的裝修必備“選項”,同時,地暖也成為了高端樓盤的標配。但是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地暖是“裝得起卻用不起。”
之所以大家會有這樣的印象就是因為當前地暖鋪設材料和建筑本身起不到很好的保溫作用,大量能耗流失,才會給人地暖“費電”的印象。
兼具儲能、保溫功能的地暖
你見過嗎?
王先生住在濱江之江花園,雖然已是爺爺輩,但對于新鮮事物卻勇于嘗試,早在20年前就曾“斥巨資”給家里安裝了全進口的瑞姆中央空調,但是每個月動輒三四千元的電費讓他裝了空調卻很少開。
“我現在新裝修的這套房子裝了可以儲存熱量的地暖,叫儲能式地暖,用著比空調制熱舒服,電費只有以前開空調的三分之一左右。”王先生給記者展示了他用手機記錄的電表數值(地暖單獨電表)。王先生家實際地暖鋪設面積180平方米左右,他從10月20日開始開地暖,當時的電表溫度顯示1515度,到12月21日,電表數值是3676度,兩個月用了1100多度電。據統計,傳統分戶式地暖,在江南夏熱冬寒地區,按建筑面積每平方米采暖費用約為15-25元,儲能地暖約為5-10元。
據悉,王先生家地暖采用了杭州漢道科技研發的高密度相變單元的儲能材料,蓄能板有效阻隔熱量向底層樓板的傳導,大大減小了熱量散失。在整個運轉過程中,蓄能板材料里無數個微小的相變單元在工作,通過分子鍵的作用,不停在儲放能量。
簡單來說,在電地暖的工作過程中,發熱元件通電后,熱量向上傳導到地面,其余熱量傳導入蓄能板,使地面溫度柔和;斷電時,蓄能板繼續放熱,使地暖系統均衡供熱。同時,蓄能板有效阻隔了熱量向基層樓板的傳導,大大減小了熱量散失。采用這種相變材料制成的剛性蓄能模塊的地暖系統,熱效能大大提高。
當前市場上,根據采暖方式,主流分為電地暖和水地暖兩大類,但是不論是哪一種,都需要消耗電力來獲取熱能,“再大功率的制熱設備在導熱過程中都會有能量損耗,只有提高地暖鋪設材料的保溫能力,才能從源頭上降低地暖的能耗費用。”漢道科技負責人潘杭說。“我們這個相變蓄能材料能把能量吸收、儲存起來,當周邊溫度開始下降的時候就會釋放。”
記者了解到,通常地暖施工是在樓板上先鋪保溫板,再在保溫板上面鋪設反射膜,再鋪設熱源,最后做面層材料。漢道科技是在熱源保溫板之間,加裝了一層獨家研發的相變儲能材料,使能耗與不加儲能材料相比,能耗降低50%,甚至更多。據悉,漢道科技曾在新疆阿勒泰雙語學校的安裝工地做過長期測試記錄,在其他所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裝了漢道蓄能模塊房間的地暖耗電量只有未安裝蓄能模塊房間的33%。
構筑建筑本身保溫能力
才是低碳的未來
低碳事業是一個全球性的偉大的事業。
漢道科技負責人潘杭介紹:當前,冬季采暖能耗要占到我國整個社會總能耗的20%左右,如果能把冬季采暖的能耗降低50%,那就等于減少了全社會10%的碳排放量。按每度電相當于排放了0.96千克的二氧化碳計算,是一個不可小覷的數字。
在潘杭的設想里,目前將儲能材料應用在地暖行業只是“小試牛刀”,“我國現有建筑600多億平方米,每年又以20億平方米左右的速度遞增。建筑節能,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杠桿。建筑儲能一體化是未來趨勢,這對我國的碳排放,將是萬億噸級的減少,對地球環境質量、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潘杭說。
事實證明,漢道科技的蓄能技術,是在具有外保溫系統的建筑里使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潘杭說:“我們可以在現有的建筑保溫系統的前提下,在建筑的內部再增加一層蓄能材料,就能更進一步提升建筑的節能性能。”
簡單而言就是在對建筑進行建筑外保溫施工一樣,把蓄能材料在建筑建造的時候就施工到建筑中去。在建筑的建造過程中,可以采用砂漿狀的蓄能材料,抹在基層上面,也可以用成品蓄能板直接鋪設在基層上面。原來按工序所要求的一部分涂抹層可以相應的減少,這樣會沖掉一部分費用,降低蓄能材料的施工成本。此外,由于制造蓄能材料的原料礦產,在我國儲量十分豐富,它的生產可以由在我國布局很廣產能已經過剩的建材企業承擔。
“作為杭州本土的科技企業,我們希望用我們的相變蓄能技術以及新型的地暖系統,改變過去地暖高昂的能耗費用狀態,減輕千家萬戶冬季采暖的經濟壓力,同時低碳事業是一個全球性的偉大的事業,希望能為中國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力量。環保節能、舒適經濟的儲能式供暖或將成為我國冬季采暖的最佳方式。”潘杭表示。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鋪設地暖開始成為很多杭州居民的裝修必備“選項”,同時,地暖也成為了高端樓盤的標配。但是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地暖是“裝得起卻用不起。”
之所以大家會有這樣的印象就是因為當前地暖鋪設材料和建筑本身起不到很好的保溫作用,大量能耗流失,才會給人地暖“費電”的印象。
兼具儲能、保溫功能的地暖
你見過嗎?
王先生住在濱江之江花園,雖然已是爺爺輩,但對于新鮮事物卻勇于嘗試,早在20年前就曾“斥巨資”給家里安裝了全進口的瑞姆中央空調,但是每個月動輒三四千元的電費讓他裝了空調卻很少開。
“我現在新裝修的這套房子裝了可以儲存熱量的地暖,叫儲能式地暖,用著比空調制熱舒服,電費只有以前開空調的三分之一左右。”王先生給記者展示了他用手機記錄的電表數值(地暖單獨電表)。王先生家實際地暖鋪設面積180平方米左右,他從10月20日開始開地暖,當時的電表溫度顯示1515度,到12月21日,電表數值是3676度,兩個月用了1100多度電。據統計,傳統分戶式地暖,在江南夏熱冬寒地區,按建筑面積每平方米采暖費用約為15-25元,儲能地暖約為5-10元。
據悉,王先生家地暖采用了杭州漢道科技研發的高密度相變單元的儲能材料,蓄能板有效阻隔熱量向底層樓板的傳導,大大減小了熱量散失。在整個運轉過程中,蓄能板材料里無數個微小的相變單元在工作,通過分子鍵的作用,不停在儲放能量。
簡單來說,在電地暖的工作過程中,發熱元件通電后,熱量向上傳導到地面,其余熱量傳導入蓄能板,使地面溫度柔和;斷電時,蓄能板繼續放熱,使地暖系統均衡供熱。同時,蓄能板有效阻隔了熱量向基層樓板的傳導,大大減小了熱量散失。采用這種相變材料制成的剛性蓄能模塊的地暖系統,熱效能大大提高。
當前市場上,根據采暖方式,主流分為電地暖和水地暖兩大類,但是不論是哪一種,都需要消耗電力來獲取熱能,“再大功率的制熱設備在導熱過程中都會有能量損耗,只有提高地暖鋪設材料的保溫能力,才能從源頭上降低地暖的能耗費用。”漢道科技負責人潘杭說。“我們這個相變蓄能材料能把能量吸收、儲存起來,當周邊溫度開始下降的時候就會釋放。”
記者了解到,通常地暖施工是在樓板上先鋪保溫板,再在保溫板上面鋪設反射膜,再鋪設熱源,最后做面層材料。漢道科技是在熱源保溫板之間,加裝了一層獨家研發的相變儲能材料,使能耗與不加儲能材料相比,能耗降低50%,甚至更多。據悉,漢道科技曾在新疆阿勒泰雙語學校的安裝工地做過長期測試記錄,在其他所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裝了漢道蓄能模塊房間的地暖耗電量只有未安裝蓄能模塊房間的33%。
構筑建筑本身保溫能力
才是低碳的未來
低碳事業是一個全球性的偉大的事業。
漢道科技負責人潘杭介紹:當前,冬季采暖能耗要占到我國整個社會總能耗的20%左右,如果能把冬季采暖的能耗降低50%,那就等于減少了全社會10%的碳排放量。按每度電相當于排放了0.96千克的二氧化碳計算,是一個不可小覷的數字。
在潘杭的設想里,目前將儲能材料應用在地暖行業只是“小試牛刀”,“我國現有建筑600多億平方米,每年又以20億平方米左右的速度遞增。建筑節能,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杠桿。建筑儲能一體化是未來趨勢,這對我國的碳排放,將是萬億噸級的減少,對地球環境質量、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潘杭說。
事實證明,漢道科技的蓄能技術,是在具有外保溫系統的建筑里使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潘杭說:“我們可以在現有的建筑保溫系統的前提下,在建筑的內部再增加一層蓄能材料,就能更進一步提升建筑的節能性能。”
簡單而言就是在對建筑進行建筑外保溫施工一樣,把蓄能材料在建筑建造的時候就施工到建筑中去。在建筑的建造過程中,可以采用砂漿狀的蓄能材料,抹在基層上面,也可以用成品蓄能板直接鋪設在基層上面。原來按工序所要求的一部分涂抹層可以相應的減少,這樣會沖掉一部分費用,降低蓄能材料的施工成本。此外,由于制造蓄能材料的原料礦產,在我國儲量十分豐富,它的生產可以由在我國布局很廣產能已經過剩的建材企業承擔。
“作為杭州本土的科技企業,我們希望用我們的相變蓄能技術以及新型的地暖系統,改變過去地暖高昂的能耗費用狀態,減輕千家萬戶冬季采暖的經濟壓力,同時低碳事業是一個全球性的偉大的事業,希望能為中國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力量。環保節能、舒適經濟的儲能式供暖或將成為我國冬季采暖的最佳方式。”潘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