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即墨區朝海街道國信雍翠灣小區的姜女士向半島記者反映,她家閣樓不住人,想少繳一部分取暖費,同時希望采用熱計量收費,“用多少交多少”。負責給小區供熱的青島熱力達熱力有限公司最終因姜女士家情況特殊,同意停掉閣樓暖氣,但該小區不在即墨區實施供熱計量收費的試點范圍之內。記者采訪了解到,自青島市2010年實施供熱計量收費以來,推行過程中節費和節能還不平衡,供熱計量改革任重道遠。
閣樓不供暖不想繳費
姜女士住在國信雍翠灣22號樓五樓,上面的閣樓也是自己家的,但閣樓是外走樓梯,“獨門獨戶”。據姜女士說,閣樓平時存放水果,不住人。交房后先是開發商供暖,與開發商協商好閣樓可以不供暖不繳取暖費,姜女士將閣樓的暖氣片拆下來了。
“之前供暖的時候,跟開發商商量好閣樓可以不供暖,就不收費了。2018年開始,供暖由青島熱力達熱力有限公司負責,他們要求把閣樓的供暖費繳上,說閣樓會造成熱量流失。我們閣樓是外走樓梯,獨門獨戶,我認為不會產生熱量流失。”姜女士說,當時臨近供暖交費期限,她不得已繳納了閣樓的取暖費1000元左右。另外,姜女士還提到希望使用熱計量收費,“用多少繳多少,按表收費。”
供熱公司同意停掉閣樓暖氣
10月15日,記者聯系到青島熱力達熱力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去年收到過姜女士的投訴,根據去年落實的情況,姜女士提出的將原配套的戶內部分用熱區域停熱,不符合規定,并且將室內設施部分停熱,從實際情況出發,供熱企業也無法進行有效管理。
對于姜女士說的《青島市供熱條例》規定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以及既有建筑改造時,應當安裝供熱系統調控裝置、用熱計量裝置和室內溫度調控裝置。工作人員回復,目前即墨區正在某些區域試驗熱計量裝置情況,熱計量收費尚未全面實施,而國信雍翠灣小區不在試點范圍內,目前尚未實施熱計量收費。
工作人員還說,國信雍翠灣小區情況比較復雜,有的樓座有閣樓有的沒有閣樓,并且閣樓為贈送性質,在權屬證明中沒有該面積,而姜女士家的閣樓正好也是贈送的。“前兩年由開發單位管理,兩年后進行移交,在移交時我們進行復檢,根據復檢情況我們已給開發單位送函,函告開發單位:有閣樓且已配套用熱設施的用戶,在開發單位管理的兩年中有開通用熱且閣樓沒繳費的由開發單位按照50%面積補繳。”
直到10月18日,姜女士告訴記者,供熱公司到自己家查看情況后,已經同意將閣樓暖氣停掉。隨后,青島熱力達熱力有限公司也證實了該說法。
記者從即墨區市政公用事業發展中心了解到,即墨區從2017年底開始至今約有3000戶家庭安裝了熱計量表。“熱計量收費還在試點過程中,還沒有正式實行。”即墨區市政公用事業發展中心公用科負責人說,現在安裝上熱計量表,主要就是采集數據,分析用熱情況。
節費與節能還不平衡
2009年發布的行業標準《供熱計量技術規程》規定,按熱計量方式有5種兩大類:一類是分戶直接計量熱量,即在各用戶熱入口安裝熱量表計量用戶耗熱,并按此收費,同時散熱器處安裝恒溫閥進行調節;另一類是在樓棟熱入口安裝總熱量表計量樓棟總熱量作為熱費結算依據,再通過一定的方法對各戶進行熱費分攤。姜女士所說的“按表收費”,正是在每戶安裝經過驗收合格的熱計量表。
10月16日,記者從青島市城市管理局供熱發展中心了解到,青島市推進供熱計量工作以來,由開發建設單位出資,供熱單位進行熱表的選型安裝,2010年以來,市內三區約2300余萬平方米的建筑實施了供熱計量收費。“關于供熱計量的有關效果,實施供熱計量工作的初衷是實現居民節費、企業節能的雙贏效果,從監測情況以及外地的試點情況來看,節費和節能還不平衡。實際上,供熱能耗主要是由建筑物墻體、門窗、氣候條件、供熱管網設施等因素決定的,與實施墻體保溫改造、減少老舊管網的跑冒滴漏、實施供熱管網平衡所獲得的節能相比較,與計量收費巨大的設施設備投入相比,計量收費帶來的節能效果甚微,還不能有效降低供熱成本,起到普惠性的節能降費目的。”工作人員說。
工作人員表示,供熱計量是一個方向,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國家住建部及有關的行業協會近幾年也在分析研究計量改革的合理推進路徑,我們也參與了相關的研討,對計量裝置的管理(涉及產權、更新等工作)、收費政策的完善等提出了意見建議,供熱計量改革的任務還很重,也需要多部門協力共同推動。
■探訪 安裝熱計量表 方便又省錢
10月17日,記者來到李滄區九水花園小區,這是青島市比較早采用熱計量表計費的小區之一,2015年交房后,業主們就被告知安裝了熱計量表。正在小區廣場健身的一對王姓夫婦住在9號樓18層,面積115平方米,是交房后第二年搬過來的。據夫婦兩人回憶,第一次臨近供暖季繳納了2200元取暖費,第二年供暖結束剩下500元左右,這500元直接沖到下一季供暖季,相當于一年取暖費約1700元,入住以來一直是這個價格。
王先生說,以前取暖是自家燒暖氣,搬進新房子后供暖很方便,出門后就關掉暖氣,采用熱計量收費覺得比較實惠。王先生的老伴說:“我們住在18樓,樓上樓下都不供暖,中間的熱量往上下擴散,剛開始溫度剛剛達標。我們是空巢老人,覺得年紀大了對溫度要求高點兒,當時接著聯系供熱公司,他們來了給調高了溫度,大概調到24℃。”
隨后,記者來到13號樓二單元1901戶孫先生的家中,他家房子面積85平方米,現在家里有4個暖氣片,溫控閥就在室內,自己隨時可以調節。“我母親和我們住在一起,她不經常出門,我們家暖氣從來不停。我母親的房間溫度高一點兒,我和妻子住的房間這個溫度就受不了,有時候熱了還得打開窗戶晾晾。”孫先生說,前年他家供暖結束還剩下415.6元取暖費,又繳上1272.8元,整個供暖季收費1688.4元。搬進新房前住的50平方米的房子每年取暖費在1200元左右,按照住房面積來算,每平方米便宜4塊多。
據青島能源泰能熱電有限公司供熱分公司總經理助理陳明介紹,九水花園小區自2015年安裝熱計量表,3043戶居民全部實行供熱計量。在運行過程中發現,有的業主家在裝修的時候改造供熱設施,可能造成后續運行過程中無法調節室內溫度。建議大家在裝修的時候找供熱站進行技術指導,避免出現此類問題。
閣樓不供暖不想繳費
姜女士住在國信雍翠灣22號樓五樓,上面的閣樓也是自己家的,但閣樓是外走樓梯,“獨門獨戶”。據姜女士說,閣樓平時存放水果,不住人。交房后先是開發商供暖,與開發商協商好閣樓可以不供暖不繳取暖費,姜女士將閣樓的暖氣片拆下來了。
“之前供暖的時候,跟開發商商量好閣樓可以不供暖,就不收費了。2018年開始,供暖由青島熱力達熱力有限公司負責,他們要求把閣樓的供暖費繳上,說閣樓會造成熱量流失。我們閣樓是外走樓梯,獨門獨戶,我認為不會產生熱量流失。”姜女士說,當時臨近供暖交費期限,她不得已繳納了閣樓的取暖費1000元左右。另外,姜女士還提到希望使用熱計量收費,“用多少繳多少,按表收費。”
供熱公司同意停掉閣樓暖氣
10月15日,記者聯系到青島熱力達熱力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去年收到過姜女士的投訴,根據去年落實的情況,姜女士提出的將原配套的戶內部分用熱區域停熱,不符合規定,并且將室內設施部分停熱,從實際情況出發,供熱企業也無法進行有效管理。
對于姜女士說的《青島市供熱條例》規定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以及既有建筑改造時,應當安裝供熱系統調控裝置、用熱計量裝置和室內溫度調控裝置。工作人員回復,目前即墨區正在某些區域試驗熱計量裝置情況,熱計量收費尚未全面實施,而國信雍翠灣小區不在試點范圍內,目前尚未實施熱計量收費。
工作人員還說,國信雍翠灣小區情況比較復雜,有的樓座有閣樓有的沒有閣樓,并且閣樓為贈送性質,在權屬證明中沒有該面積,而姜女士家的閣樓正好也是贈送的。“前兩年由開發單位管理,兩年后進行移交,在移交時我們進行復檢,根據復檢情況我們已給開發單位送函,函告開發單位:有閣樓且已配套用熱設施的用戶,在開發單位管理的兩年中有開通用熱且閣樓沒繳費的由開發單位按照50%面積補繳。”
直到10月18日,姜女士告訴記者,供熱公司到自己家查看情況后,已經同意將閣樓暖氣停掉。隨后,青島熱力達熱力有限公司也證實了該說法。
記者從即墨區市政公用事業發展中心了解到,即墨區從2017年底開始至今約有3000戶家庭安裝了熱計量表。“熱計量收費還在試點過程中,還沒有正式實行。”即墨區市政公用事業發展中心公用科負責人說,現在安裝上熱計量表,主要就是采集數據,分析用熱情況。
節費與節能還不平衡
2009年發布的行業標準《供熱計量技術規程》規定,按熱計量方式有5種兩大類:一類是分戶直接計量熱量,即在各用戶熱入口安裝熱量表計量用戶耗熱,并按此收費,同時散熱器處安裝恒溫閥進行調節;另一類是在樓棟熱入口安裝總熱量表計量樓棟總熱量作為熱費結算依據,再通過一定的方法對各戶進行熱費分攤。姜女士所說的“按表收費”,正是在每戶安裝經過驗收合格的熱計量表。
10月16日,記者從青島市城市管理局供熱發展中心了解到,青島市推進供熱計量工作以來,由開發建設單位出資,供熱單位進行熱表的選型安裝,2010年以來,市內三區約2300余萬平方米的建筑實施了供熱計量收費。“關于供熱計量的有關效果,實施供熱計量工作的初衷是實現居民節費、企業節能的雙贏效果,從監測情況以及外地的試點情況來看,節費和節能還不平衡。實際上,供熱能耗主要是由建筑物墻體、門窗、氣候條件、供熱管網設施等因素決定的,與實施墻體保溫改造、減少老舊管網的跑冒滴漏、實施供熱管網平衡所獲得的節能相比較,與計量收費巨大的設施設備投入相比,計量收費帶來的節能效果甚微,還不能有效降低供熱成本,起到普惠性的節能降費目的。”工作人員說。
工作人員表示,供熱計量是一個方向,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國家住建部及有關的行業協會近幾年也在分析研究計量改革的合理推進路徑,我們也參與了相關的研討,對計量裝置的管理(涉及產權、更新等工作)、收費政策的完善等提出了意見建議,供熱計量改革的任務還很重,也需要多部門協力共同推動。
■探訪 安裝熱計量表 方便又省錢
10月17日,記者來到李滄區九水花園小區,這是青島市比較早采用熱計量表計費的小區之一,2015年交房后,業主們就被告知安裝了熱計量表。正在小區廣場健身的一對王姓夫婦住在9號樓18層,面積115平方米,是交房后第二年搬過來的。據夫婦兩人回憶,第一次臨近供暖季繳納了2200元取暖費,第二年供暖結束剩下500元左右,這500元直接沖到下一季供暖季,相當于一年取暖費約1700元,入住以來一直是這個價格。
王先生說,以前取暖是自家燒暖氣,搬進新房子后供暖很方便,出門后就關掉暖氣,采用熱計量收費覺得比較實惠。王先生的老伴說:“我們住在18樓,樓上樓下都不供暖,中間的熱量往上下擴散,剛開始溫度剛剛達標。我們是空巢老人,覺得年紀大了對溫度要求高點兒,當時接著聯系供熱公司,他們來了給調高了溫度,大概調到24℃。”
隨后,記者來到13號樓二單元1901戶孫先生的家中,他家房子面積85平方米,現在家里有4個暖氣片,溫控閥就在室內,自己隨時可以調節。“我母親和我們住在一起,她不經常出門,我們家暖氣從來不停。我母親的房間溫度高一點兒,我和妻子住的房間這個溫度就受不了,有時候熱了還得打開窗戶晾晾。”孫先生說,前年他家供暖結束還剩下415.6元取暖費,又繳上1272.8元,整個供暖季收費1688.4元。搬進新房前住的50平方米的房子每年取暖費在1200元左右,按照住房面積來算,每平方米便宜4塊多。
據青島能源泰能熱電有限公司供熱分公司總經理助理陳明介紹,九水花園小區自2015年安裝熱計量表,3043戶居民全部實行供熱計量。在運行過程中發現,有的業主家在裝修的時候改造供熱設施,可能造成后續運行過程中無法調節室內溫度。建議大家在裝修的時候找供熱站進行技術指導,避免出現此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