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發布“十三五”時期城市管理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本市供熱、垃圾處理、市容環境等多個方面保障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其中,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能力將達到800萬噸,本市還將適時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機械化清掃保潔面積將達到1.5億平方米。另外,天津、河北等地將為本市提供熱源。
適時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市城管委固廢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每天產生餐廚垃圾約2600余噸,現階段的處理能力缺口較大。“十三五”期間,本市一方面繼續推進豐臺、首鋼等餐廚垃圾集中處理廠建設,盡快實現投產;另一方面要指導、協調好已經建成的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站的運營管理。“十三五”末期,全市餐廚垃圾集中處理總能力將達到每日3000噸,餐廚垃圾規范收運率達到60%。
垃圾分類方面,“十三五”期間將建立以垃圾分類效果、資源化利用率為導向的垃圾分類效果考核機制,制定分類后垃圾效果認定標準,根據分類垃圾的數量及其效果進行考核;適時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探索完善低值可回收物補助政策。
到“十三五”末,規劃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將達到每日3萬余噸,其中焚燒處理能力達到每日24250噸,生化處理能力達到每日6350噸。生活垃圾資源化率達到60%,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8%以上,基本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
長安街西延消化垃圾8萬噸
隨著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違建拆除、棚戶區改造等工作的不斷推進,產生了大量建筑垃圾。數據顯示,本市建筑垃圾年運輸量達4500多萬噸,其中85%是開槽土,需要資源化處理的建筑垃圾約有600萬噸,而本市建筑垃圾年資源化利用能力不到300萬噸。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建筑垃圾規范處置率,力爭達到85%。
市城管委環衛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主要是分類回收利用,其中的碎木條、碎膠條等輕物質可用于焚燒發電,鋼筋、鐵絲等金屬材料實現廢品利用,混凝土、水泥、磚塊則用于道路鋪設、基礎建設等。
“十三五”期間本市將強化建筑垃圾末端治理,目前本市已規劃六處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設施,其中位于石景山的首鋼項目去年8月已建成投產,年處置能力為100萬噸,今年生產的8萬噸粗、細骨料已應用在首鋼東門至門頭溝的長安街西延道路建設,效果良好。位于大興的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預計年底完成主體建設;豐臺、房山項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預計年底開工建設;海淀、朝陽的項目也將在年底立項。另外,本市還計劃適時在平谷、通州、昌平規劃建設3處建筑垃圾處理廠。屆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能力將達到800萬噸。
河北熱源直通京郊供熱
預計至“十三五”末,本市供熱面積將達到9.48億平方米,比2015年新增供熱面積1.52億平方米。本市將進一步擴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熱比例,積極推廣利用電廠余熱供熱新技術等方式,城市熱力網、燃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熱面積比例達到95%以上。
市城管委供熱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時期,計劃更新改造管線總長度約7400公里,涉及供熱面積約4900萬平方米。中心城區的東、西部地區將改擴建7座調峰熱源,滿足中心城區熱力網供熱需求,還將改擴建4座應急熱源,應急熱源供熱能力占中心城區熱力網總供熱需求的33.4%。
該負責人透露,跨省合作熱力網工程也將提速。目前,除通州區從2010年開始引入河北三河地區熱源、滿足1300萬平方米供熱需求之外,河北涿州將新建2臺35萬千瓦超臨界燃煤熱電機組,配套的涿州至房山供熱管網預計于2017年建成投產,可為房山區12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提供熱源。同時,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引入天津、河北等地發電廠的余熱作為北京供熱的熱源,以提升本市的供暖保障能力。
適時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市城管委固廢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每天產生餐廚垃圾約2600余噸,現階段的處理能力缺口較大。“十三五”期間,本市一方面繼續推進豐臺、首鋼等餐廚垃圾集中處理廠建設,盡快實現投產;另一方面要指導、協調好已經建成的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站的運營管理。“十三五”末期,全市餐廚垃圾集中處理總能力將達到每日3000噸,餐廚垃圾規范收運率達到60%。
垃圾分類方面,“十三五”期間將建立以垃圾分類效果、資源化利用率為導向的垃圾分類效果考核機制,制定分類后垃圾效果認定標準,根據分類垃圾的數量及其效果進行考核;適時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探索完善低值可回收物補助政策。
到“十三五”末,規劃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將達到每日3萬余噸,其中焚燒處理能力達到每日24250噸,生化處理能力達到每日6350噸。生活垃圾資源化率達到60%,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8%以上,基本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
長安街西延消化垃圾8萬噸
隨著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違建拆除、棚戶區改造等工作的不斷推進,產生了大量建筑垃圾。數據顯示,本市建筑垃圾年運輸量達4500多萬噸,其中85%是開槽土,需要資源化處理的建筑垃圾約有600萬噸,而本市建筑垃圾年資源化利用能力不到300萬噸。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建筑垃圾規范處置率,力爭達到85%。
市城管委環衛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主要是分類回收利用,其中的碎木條、碎膠條等輕物質可用于焚燒發電,鋼筋、鐵絲等金屬材料實現廢品利用,混凝土、水泥、磚塊則用于道路鋪設、基礎建設等。
“十三五”期間本市將強化建筑垃圾末端治理,目前本市已規劃六處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設施,其中位于石景山的首鋼項目去年8月已建成投產,年處置能力為100萬噸,今年生產的8萬噸粗、細骨料已應用在首鋼東門至門頭溝的長安街西延道路建設,效果良好。位于大興的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預計年底完成主體建設;豐臺、房山項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預計年底開工建設;海淀、朝陽的項目也將在年底立項。另外,本市還計劃適時在平谷、通州、昌平規劃建設3處建筑垃圾處理廠。屆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能力將達到800萬噸。
河北熱源直通京郊供熱
預計至“十三五”末,本市供熱面積將達到9.48億平方米,比2015年新增供熱面積1.52億平方米。本市將進一步擴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熱比例,積極推廣利用電廠余熱供熱新技術等方式,城市熱力網、燃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熱面積比例達到95%以上。
市城管委供熱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時期,計劃更新改造管線總長度約7400公里,涉及供熱面積約4900萬平方米。中心城區的東、西部地區將改擴建7座調峰熱源,滿足中心城區熱力網供熱需求,還將改擴建4座應急熱源,應急熱源供熱能力占中心城區熱力網總供熱需求的33.4%。
該負責人透露,跨省合作熱力網工程也將提速。目前,除通州區從2010年開始引入河北三河地區熱源、滿足1300萬平方米供熱需求之外,河北涿州將新建2臺35萬千瓦超臨界燃煤熱電機組,配套的涿州至房山供熱管網預計于2017年建成投產,可為房山區12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提供熱源。同時,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引入天津、河北等地發電廠的余熱作為北京供熱的熱源,以提升本市的供暖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