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卻在南方被凍成了狗。”這個在網上流傳頗廣的段子,是不少北方人長期以來對南方冬天的印象。本月15日開始,北京、河北、陜西等多個省市正式供暖,標志著北方大部分地區進入了冬季供暖季。日前,新華社一篇《南方供暖已成各界共識》再度引發了市民有關“南方集中供暖”的討論。有不少網友呼吁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更難受,應當集中供暖。但也有一些市民擔心供暖會造成空氣污染而持保留態度。此外,記者也了解到,南京目前尚無居民集中供暖的計劃,而商業的集中供暖僅河西地區有相關規劃,唯一建成并能夠使用的青奧能源中心目前由于還在建設中無法運作。
市民:用了3個月地暖花費3000多元
新華社調研發現,南方近年來采暖方式日趨多元化,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設備,具體包括蒸汽供暖、地源熱泵技術供暖,或者暖氣片、地暖、空調、油汀等家庭獨立供暖設備。當然,由于設備差異,供暖的效果不盡相同。記者調查發現,像南京這樣的城市,也有不少家庭采用了家庭供暖設備,但很多家庭都為高額采暖費用而發愁。
因為實在不愿意忍受南京冬天的濕冷氣候,市民楊小姐前年裝修房子的時候,順便給家里裝上了地暖。用她的話說,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終于可以享受溫暖的冬天了。
她說,在家里基本上穿一件單衣就可以了,頂多再穿一件毛衣。最關鍵的,就是晚上睡覺不再冷了。“以前冬天睡覺的時候,膀子什么伸在外面的地方都凍得很,放在被子里又覺得太熱。”楊小姐說,而以前用空調取暖的時候,那種干熱的風吹在身上也非常不舒服。
“我都沒敢把家里的房間全打開,還是有點貴的。”她說,去年冬天,有兩個房間沒開,而且把溫度設定在18℃,即便是這樣,三個多月用下來,還是用掉了3000多元。“如果我全開的話,溫度再調高一點,估計要用到5000多元。”她說,所以今年到目前為止,家里的地暖還沒有開始使用。“我們商量好了,等氣溫低于0℃再用,還是要省一點的。”
所以,針對集中供暖的事情,楊小姐也說,肯定是一件好事,冬天大家能都暖和起來。但是,如果安裝的價格比自己安裝的地暖價格還高,或者差不多的話,她也沒有辦法接受。“集中供暖就是希望便宜一點的,如果不便宜我估計裝的人也不多吧。”所以,她對記者說,如果將來真的集中供暖了,要想讓自己接受的前提還是價格因素。
尷尬:13個供暖試點,只建成一個還不運作
那么南京能否采取集中供暖呢?南京市規劃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南京并沒有關于居民集中供暖的相關規劃,江蘇省住建廳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整個江蘇省只有徐州因為有產煤的徐礦集團,有集中供暖的便利條件實現了部分區域的居民集中供暖,其他城市并沒有市政規劃居民集中供暖全覆蓋的先例。
居民集中供暖沒有規劃,不過南京的商用集中能源中心并不為零,2014年,南京就發布過消息,利用華潤熱電廠的廢熱蒸汽,河西新城中南部地區將規劃建設13個區域能源中心,以華潤電廠為起點的余熱蒸汽輸送管道是所有能源中心的“主動脈”,13個能源中心分布在周圍。能源中心的蒸汽空調優先向商場、寫字樓、醫院這類中央空調使用大戶輸送,比如“青奧雙塔”全部投入使用后就會使用能源中心蒸汽空調,實現中央空調零耗電。全部建成后,將能實現河西新城中南部15平方公里內約1500萬平方米的綜合公用商業建筑體集中供冷供熱。
在麒麟科技園等多個園區也在試點分布式能源項目,簡單來說就是建設一個小型發電廠和一個大型中央空調的組合體,用發電過程中產生的蒸汽形成熱能提供給一定區域內的中央空調供暖供冷,有消息說,麒麟科技園、森林摩爾街區以及鳳凰傳媒數據中心在和港華燃氣公司合作分布式能源的天然氣供應,建成使用后能源利用效率高達80%,使用成本降50%以上。
不過記者從河西新城指揮部了解到,在13個區域能源中心,目前已經建成的只有河西南部青奧能源中心,而該中心的管線鋪設由于牽涉到道路建設、支線接入等諸多問題,目前還在建設中,雖然青奧會期間曾經對青奧村、青奧雙塔等小范圍內實現了集中供熱供冷,但是目前并不對外運作,而管線鋪設工程比較復雜,何時能夠投入運作目前并沒有準確的消息。
專家:小區集中供暖可能性不大
南京市居民的集中供暖是否能實現?專家給出的答案還是:成本太高,可行性不大。南京市物業辦的張科長和記者分析了一下,從建設成本上來說,由于南京的市政規劃沒有對供暖的需要,所以集中供暖要對地下管線進行大規模的改造,而南京的雨水多,供暖用的管道井無法像北方那樣外走,生銹維修成本又要高出許多倍,再加上建設供暖中心,“首先費用就不會小于建造地鐵,南京的冬天還只有4個月左右,用起來就更貴了。”張科長表示,建造成本高,供暖時間短,這兩項加起來會使得南京的居民集中供暖使用成本非常高,“集中供暖本來是為了減輕能源消耗,降低大家的取暖成本,但是這樣一來,用集中供暖還不如自己家裝鍋爐開空調便宜,你說老百姓會不會用?”
經信委:居民小區集中供暖不現實
此前曾經有媒體報道了南京將“全面實行區域供熱”的消息,當時南京市經信委就予以過澄清,說這是市民的誤讀。昨天,記者帶著有關集中供暖的問題再次詢問他們的時候,經信委的工作人員再次重申了有關解釋。他表示,之前所說的區域供熱對象主要是工業企業,范圍主要在開發區,目的是嚴控城市燃煤總量。因為燃煤電廠和小鍋爐,已經成為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源頭。
而對于南京的普通居民小區來說,集中供暖是一個很不現實的事情。“首先南方的房屋結構和北方都不一樣,北方是雙層墻,我們是單層的,這樣的話,資源浪費就很大。而且我們這里冬天短,供暖就更加不經濟了。”他說,而且如果南方也實行集中供暖,勢必會加劇冬天的空氣污染、霧霾天的情況會更加嚴重,因此從節能減排的角度,南方的集中供暖也不是上策。
采訪中,他還透露,上世紀90年代南京曾經有少數小區實行了集中供暖,但是由于價格實在太高,居民普遍反映用不起,最終也就無疾而終了。
網友熱議
風箏-_風:其他地方情況不清楚,反正我們湖南長沙是太需要啦!!!!!
臭孟孟大人:其實我覺得主要是蘇浙滬皖等這些中原地區,冬天明明很冷又偏偏屬于南方,廣州就不說了,中部地區真的應該考慮供暖,別問我怎么那么渴望暖氣,我就不說我在東北過完冬天回安徽被凍傻了。
秋津洲改:千萬別,冷點開空調就行了,我可不想燒煤供暖后吸霧霾。
afccbyn:南方真的要福利,就別整什么集中供暖工程,政府直接每月每戶發電費補貼最實惠省心。
市民:用了3個月地暖花費3000多元
新華社調研發現,南方近年來采暖方式日趨多元化,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設備,具體包括蒸汽供暖、地源熱泵技術供暖,或者暖氣片、地暖、空調、油汀等家庭獨立供暖設備。當然,由于設備差異,供暖的效果不盡相同。記者調查發現,像南京這樣的城市,也有不少家庭采用了家庭供暖設備,但很多家庭都為高額采暖費用而發愁。
因為實在不愿意忍受南京冬天的濕冷氣候,市民楊小姐前年裝修房子的時候,順便給家里裝上了地暖。用她的話說,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終于可以享受溫暖的冬天了。
她說,在家里基本上穿一件單衣就可以了,頂多再穿一件毛衣。最關鍵的,就是晚上睡覺不再冷了。“以前冬天睡覺的時候,膀子什么伸在外面的地方都凍得很,放在被子里又覺得太熱。”楊小姐說,而以前用空調取暖的時候,那種干熱的風吹在身上也非常不舒服。
“我都沒敢把家里的房間全打開,還是有點貴的。”她說,去年冬天,有兩個房間沒開,而且把溫度設定在18℃,即便是這樣,三個多月用下來,還是用掉了3000多元。“如果我全開的話,溫度再調高一點,估計要用到5000多元。”她說,所以今年到目前為止,家里的地暖還沒有開始使用。“我們商量好了,等氣溫低于0℃再用,還是要省一點的。”
所以,針對集中供暖的事情,楊小姐也說,肯定是一件好事,冬天大家能都暖和起來。但是,如果安裝的價格比自己安裝的地暖價格還高,或者差不多的話,她也沒有辦法接受。“集中供暖就是希望便宜一點的,如果不便宜我估計裝的人也不多吧。”所以,她對記者說,如果將來真的集中供暖了,要想讓自己接受的前提還是價格因素。
尷尬:13個供暖試點,只建成一個還不運作
那么南京能否采取集中供暖呢?南京市規劃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南京并沒有關于居民集中供暖的相關規劃,江蘇省住建廳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整個江蘇省只有徐州因為有產煤的徐礦集團,有集中供暖的便利條件實現了部分區域的居民集中供暖,其他城市并沒有市政規劃居民集中供暖全覆蓋的先例。
居民集中供暖沒有規劃,不過南京的商用集中能源中心并不為零,2014年,南京就發布過消息,利用華潤熱電廠的廢熱蒸汽,河西新城中南部地區將規劃建設13個區域能源中心,以華潤電廠為起點的余熱蒸汽輸送管道是所有能源中心的“主動脈”,13個能源中心分布在周圍。能源中心的蒸汽空調優先向商場、寫字樓、醫院這類中央空調使用大戶輸送,比如“青奧雙塔”全部投入使用后就會使用能源中心蒸汽空調,實現中央空調零耗電。全部建成后,將能實現河西新城中南部15平方公里內約1500萬平方米的綜合公用商業建筑體集中供冷供熱。
在麒麟科技園等多個園區也在試點分布式能源項目,簡單來說就是建設一個小型發電廠和一個大型中央空調的組合體,用發電過程中產生的蒸汽形成熱能提供給一定區域內的中央空調供暖供冷,有消息說,麒麟科技園、森林摩爾街區以及鳳凰傳媒數據中心在和港華燃氣公司合作分布式能源的天然氣供應,建成使用后能源利用效率高達80%,使用成本降50%以上。
不過記者從河西新城指揮部了解到,在13個區域能源中心,目前已經建成的只有河西南部青奧能源中心,而該中心的管線鋪設由于牽涉到道路建設、支線接入等諸多問題,目前還在建設中,雖然青奧會期間曾經對青奧村、青奧雙塔等小范圍內實現了集中供熱供冷,但是目前并不對外運作,而管線鋪設工程比較復雜,何時能夠投入運作目前并沒有準確的消息。
專家:小區集中供暖可能性不大
南京市居民的集中供暖是否能實現?專家給出的答案還是:成本太高,可行性不大。南京市物業辦的張科長和記者分析了一下,從建設成本上來說,由于南京的市政規劃沒有對供暖的需要,所以集中供暖要對地下管線進行大規模的改造,而南京的雨水多,供暖用的管道井無法像北方那樣外走,生銹維修成本又要高出許多倍,再加上建設供暖中心,“首先費用就不會小于建造地鐵,南京的冬天還只有4個月左右,用起來就更貴了。”張科長表示,建造成本高,供暖時間短,這兩項加起來會使得南京的居民集中供暖使用成本非常高,“集中供暖本來是為了減輕能源消耗,降低大家的取暖成本,但是這樣一來,用集中供暖還不如自己家裝鍋爐開空調便宜,你說老百姓會不會用?”
經信委:居民小區集中供暖不現實
此前曾經有媒體報道了南京將“全面實行區域供熱”的消息,當時南京市經信委就予以過澄清,說這是市民的誤讀。昨天,記者帶著有關集中供暖的問題再次詢問他們的時候,經信委的工作人員再次重申了有關解釋。他表示,之前所說的區域供熱對象主要是工業企業,范圍主要在開發區,目的是嚴控城市燃煤總量。因為燃煤電廠和小鍋爐,已經成為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源頭。
而對于南京的普通居民小區來說,集中供暖是一個很不現實的事情。“首先南方的房屋結構和北方都不一樣,北方是雙層墻,我們是單層的,這樣的話,資源浪費就很大。而且我們這里冬天短,供暖就更加不經濟了。”他說,而且如果南方也實行集中供暖,勢必會加劇冬天的空氣污染、霧霾天的情況會更加嚴重,因此從節能減排的角度,南方的集中供暖也不是上策。
采訪中,他還透露,上世紀90年代南京曾經有少數小區實行了集中供暖,但是由于價格實在太高,居民普遍反映用不起,最終也就無疾而終了。
網友熱議
風箏-_風:其他地方情況不清楚,反正我們湖南長沙是太需要啦!!!!!
臭孟孟大人:其實我覺得主要是蘇浙滬皖等這些中原地區,冬天明明很冷又偏偏屬于南方,廣州就不說了,中部地區真的應該考慮供暖,別問我怎么那么渴望暖氣,我就不說我在東北過完冬天回安徽被凍傻了。
秋津洲改:千萬別,冷點開空調就行了,我可不想燒煤供暖后吸霧霾。
afccbyn:南方真的要福利,就別整什么集中供暖工程,政府直接每月每戶發電費補貼最實惠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