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滕家鎮一所老年公寓三棟樓房內部裝修完工,與普通公寓不同的是,這三棟樓房設計安裝了空氣源熱泵供暖系統,未來入住該公寓的老人將享受到高科技產品帶來的暖流。這也是榮成第18個大規模采用熱泵技術供暖的建筑工程項目。
目前,空氣源、海水源還有地下水源熱泵技術在榮成很多新建建筑中大量使用,在帶來良好供暖效果的同時,每年為榮成節能超過2萬噸標準煤。
空氣當熱源
城郊村用上地暖
很多市民對于熱泵供暖技術還很陌生,更別說是空氣源熱泵了。
斜口島村使用空氣源熱泵供暖已有三年,該村地處遠離市區的城郊地帶,接入城區供暖管網難度太大,斜口島村在2011年舊村改造時就面臨著上樓村民的取暖問題。在經過反復研究之后,確定了使用熱泵供暖技術,該小區也成為國內第一個使用空氣源熱泵系統給居民供暖的項目。
3月19日上午,在斜口島村6棟安置樓的南邊,記者找到了供暖機房,現場共有17臺機組。負責該項目運營的威海同方節能科技服務公司項目經理丁慎謙介紹,這17臺機組為這6棟樓27000平方米供暖。空氣源熱泵技術就是通過這些機組,將空氣中的熱量吸收,不斷累積,然后加熱循環水,將水溫升高至40℃左右送到居民家中。目前他們的技術可以從最低-25℃的空氣中吸收熱量,因此完全可以滿足小區居民的供熱需求。
當天,6號樓居民曲永林家里的溫度是24℃。曲永林說,主要是因為當天比較暖和,正常情況下,冬季室內溫度在20℃左右,非常舒適。空氣源熱泵供暖也需要用電,目前居民承擔的是每個供暖周期每平方米20元的電費,相比城區地暖每平方米30元的費用,便宜了不少。
相比斜口島村200多戶的安置小區,成山鎮河口村舊村改造安置了60戶村民,冬季熱泵供暖運行費用更低,達到每平方米17元。專業人士測算,這一個小區每個采暖季節約標準煤28.6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0.1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2.3噸。目前還有北崖西舊村改造等項目,也是采用這種供暖技術。
井水抽上來
地熱“取”進屋
地下水常年恒溫,可以給冬季取暖提供熱量來源,這對于很多市民來說也是個陌生的概念。在成山鎮的湖悅成山小區和月湖名居兩個小區已經使用了這種供暖方式。
丁慎謙說,與空氣源熱泵不同的是,地下水源熱泵技術需要打兩口井,一口抽水井,一口回水井。從地下水中取暖,需要水溫在12℃以上,而地下水溫度在冬季也能達到15℃左右,因此完全可以滿足需要。通過電機組把抽水井的水抽上來之后,通過機組將其中的熱量吸收,加熱循環水,將熱量“搬運”到室內,將冷水重新循環到地下,整個過程只吸收水中的熱量,絕不污染水源。
抽取地下水會耗費多少電呢?相比使用空調成本差多少呢?丁慎謙舉例說,就像燒水,我們最高可以將1度電產生的70%的熱量輸送到水中,而地下水源熱泵可以用1度電產生3度電的熱量。具體到供暖費用看,每平方米每年17元至18元費用,加上其它的費用,也會低于集中供暖地暖每平方米30元的供暖費用。
湖悅成山的住戶李紅霞說,她老家在東北,以往每年冬天供暖季她都回去。2011年開始,小區開始采用地下水源供暖,家里通上地暖,冬天她就留下來看大天鵝。現在看來,這種供暖費用低,效果好。
海水當空調
夏制冷來冬送暖
相比空氣源和地下水源熱泵供暖,崖頭街道碌對島村的海水源熱泵是真正發揮了空調功能,不但冬天能供暖,夏季還能制冷。雖然供熱和制冷的原理都一樣,但是海水源熱泵設施更加復雜一些。
3月19日上午,記者在碌對島村的海水供暖設備室看到,這個大機房里有兩個大罐子。丁慎謙說,這兩個大罐子叫沉砂罐,海水被抽上來以后,首先經過沉砂罐將砂石沉淀下來,然后通過管道循環來提取熱量。海水供暖并不是使用海水作為循環水進行供暖,居民家中管道中流淌的仍是自來水。機房里所有設施做的一項工作就是把海水抽進來后,將海水中的熱量“剝離”出來,再將這些熱量轉移到循環的自來水中。
記者在這套海水源熱泵機組的操作顯示屏上看到,海水的進水溫度為16℃,出水溫度為13℃,而熱泵循環水的溫度達到36.3℃。與其它采用集中供熱小區取暖方式不同的是,這里300多戶村民使用的是“中央空調”,記者在村民王玉鳳家里看到,每個房間的上方有一個方形的出氣口。據介紹,供暖管道設在房間的上方,通過電機將管道內的熱量吹出來,站在出氣口的下端,可以感受到有熱風吹拂。“這里每個房間都有一個暖氣控制開關,打開后房間就會有熱風吹出來,不用的時候可以關上。冬天家里溫度在22℃左右。夏天則可以制冷,室內溫度在25℃左右,感覺很舒適。” 王玉鳳說。
據了解,在技術方面,采用海水制冷與取暖的原理是一樣的,夏天海水溫度低,同樣通過機組置換熱量,然后通過管網循環至居民家中。
統計數字顯示,榮成應用熱泵技術供暖、制冷的總面積達到80多萬平方米,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達10000噸以上。為了支持鼓勵發展熱泵技術,山東省也給予專項資金,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社區居民,享受到這些創新節能技術帶來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