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開幕的“第三屆中國供熱計量、收費、能源服務與投資合作國際論壇暨展覽會”上,在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韓愛興看來,隨著供熱計量改革的推進,今后供熱工作將會為百姓營造更舒適的環境,真正從百姓需求出發。
所謂計量改革,即取消以面積計價收費方式,實行按用熱量計價收費方式。在業內人士看來,“以面積計價”的弊端在于用熱方不能決定供熱溫度和時間,容易造成浪費;而供熱方則可靠“低溫供熱”等方式,把屬于用熱方的權益據為己有。
“計量改革通過改造供熱系統,安裝熱計量表、循環泵變頻調速裝置、換熱站自動調節系統的氣候補償裝置以及遠程抄表監控系統,采暖用戶可按計量收費、按意愿調節室溫。”泰達熱電公司負責人介紹。對于這項改革,本市很多市民并不陌生。本市作為在國內先行的省市,截至去年年底,供熱計量面積達到6500萬平方米,今年將增加至8500萬平方米。韓愛興指出,計量改革讓百姓可以自己調節溫度,既節能減排,也讓百姓住的更舒服。
2010年,住建部等四部委曾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工作的意見》,并提出大力推行按用熱量計價收費等一系列具體要求。但業內人士坦言,從總體看,計量改革的推進并不理想。改革的瓶頸既有技術層面,也有管理層面,更有利益層面的。
泰達熱電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計量收費面積占到了公司供熱面積的57.5%。從他們的經驗看,一是政府主導,建立健全強有力的監督機制,出臺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二是推進立法,目前我市已陸續出臺《天津民用建筑節能條例》、《供熱管理條例》等;三是落實供熱企業的主體責任,明確供熱企業是實施主體,實施熱計量工作是供熱企業應該擔負的社會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