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新星公司新能源生產調控指揮中心運維人員收到新能源生產調控指揮中心平臺報警,第一時間通知現場搶修人員解決雄安新區鑫城小區供暖管網突發故障,確保供暖及時恢復正常,贏得小區居民好評。“天冷離不開暖氣,還好你們來得及時、處理快!”小區居民王女士說。
歲末年初,為應對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新星公司成立供暖運行保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生產調度、資源保障和應急處置等工作,所屬供暖單位組織志愿服務人員到基層站點增援,集中處理設備異常和用戶家中供暖問題,做好設備設施、供熱管網巡檢,適時進行熱負荷參數調節、設備運轉調整、熱能輸送調配,堅決守住“溫暖防線”。作為國內中深層地熱能開發利用領軍企業,截至目前,新星公司地熱供暖能力超9600萬平方米,比2022年底增加15%,為北京、天津、陜西、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11個省市的百萬余戶居民提供清潔供暖服務。
“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居民家里暖和、心里熱乎。”新星公司生產部負責人說。為提升客戶體驗,該公司組織開展地熱專業技能大賽、供熱運行內訓師培訓班,促進技能人員素質全面提升。堅持“冬病夏治”,在供暖季前即對地熱井、供熱設施、管網等進行維保、檢修、調試,確保設備在供暖季期間安全平穩運行。組織志愿者服務隊,持續開展“訪民問暖”活動,提醒用戶做好末端設備保溫措施,及時解決供熱過程中的疑難雜癥。
“確實很方便,以前辦個業務、咨詢個問題,需要去現場辦理,現在打個電話問題就解決。”享受到新星公司客服熱線的便利,河南蘭考上海花園小區居民黃女士十分高興。該公司不斷完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建立統一的客服系統,規范客戶服務用語,在河北、河南、山東、陜西、山西等地成立52個供暖客服中心,提供24小時客戶熱線服務,居民遇到問題,能夠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優質服務同樣離不開科技硬實力的支撐。在位于北京的新能源生產調控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大屏幕可以及時了解清潔供暖的熱負荷、管網壓力、末端水溫等參數,運用大數據分析,為生產運營提供科學合理的運維決策。
“過去是人工調控,現在是智能調度,不僅供暖運行效率提升了,而且調控的精準度也提高了。”新星公司科技信息部負責人介紹。依托智能平臺,運維人員可以實時監控地熱井、地熱站的供暖運行狀態,遠程優化調度供暖參數。
進入本輪供暖季以來,新星公司共有738座地熱余熱站數據接入平臺,80%以上地熱站點實現“地熱井—換熱站—供熱單元—用戶端”一體化調控,實現節能降耗、運行優化的同時,供熱運行計劃也更加科學合理。
多年來,新星公司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地熱能業務發展,創新形成了中深層水熱型地熱勘探開發利用全產業鏈“六大技術體系”,擁有1個地熱重點實驗室、100余項技術專利,組織制定能源行業標準64項、企業技術標準75項,在地熱資源勘探選區評價、開發建模數模一體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2023年9月,新星公司作為中國石化承辦世界地熱大會的牽頭單位,共同打造了“中國石化地熱高光時刻”;10月,中國石化首口、國內水平位移最長的地熱連通井——新星綠源陜西中天未來玥U形地熱連通井,實現水平井與直井精準對接,標志著中國石化在地熱開發利用技術上取得積極進展。
歲末年初,為應對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新星公司成立供暖運行保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生產調度、資源保障和應急處置等工作,所屬供暖單位組織志愿服務人員到基層站點增援,集中處理設備異常和用戶家中供暖問題,做好設備設施、供熱管網巡檢,適時進行熱負荷參數調節、設備運轉調整、熱能輸送調配,堅決守住“溫暖防線”。作為國內中深層地熱能開發利用領軍企業,截至目前,新星公司地熱供暖能力超9600萬平方米,比2022年底增加15%,為北京、天津、陜西、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11個省市的百萬余戶居民提供清潔供暖服務。
“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居民家里暖和、心里熱乎。”新星公司生產部負責人說。為提升客戶體驗,該公司組織開展地熱專業技能大賽、供熱運行內訓師培訓班,促進技能人員素質全面提升。堅持“冬病夏治”,在供暖季前即對地熱井、供熱設施、管網等進行維保、檢修、調試,確保設備在供暖季期間安全平穩運行。組織志愿者服務隊,持續開展“訪民問暖”活動,提醒用戶做好末端設備保溫措施,及時解決供熱過程中的疑難雜癥。
“確實很方便,以前辦個業務、咨詢個問題,需要去現場辦理,現在打個電話問題就解決。”享受到新星公司客服熱線的便利,河南蘭考上海花園小區居民黃女士十分高興。該公司不斷完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建立統一的客服系統,規范客戶服務用語,在河北、河南、山東、陜西、山西等地成立52個供暖客服中心,提供24小時客戶熱線服務,居民遇到問題,能夠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優質服務同樣離不開科技硬實力的支撐。在位于北京的新能源生產調控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大屏幕可以及時了解清潔供暖的熱負荷、管網壓力、末端水溫等參數,運用大數據分析,為生產運營提供科學合理的運維決策。
“過去是人工調控,現在是智能調度,不僅供暖運行效率提升了,而且調控的精準度也提高了。”新星公司科技信息部負責人介紹。依托智能平臺,運維人員可以實時監控地熱井、地熱站的供暖運行狀態,遠程優化調度供暖參數。
進入本輪供暖季以來,新星公司共有738座地熱余熱站數據接入平臺,80%以上地熱站點實現“地熱井—換熱站—供熱單元—用戶端”一體化調控,實現節能降耗、運行優化的同時,供熱運行計劃也更加科學合理。
多年來,新星公司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地熱能業務發展,創新形成了中深層水熱型地熱勘探開發利用全產業鏈“六大技術體系”,擁有1個地熱重點實驗室、100余項技術專利,組織制定能源行業標準64項、企業技術標準75項,在地熱資源勘探選區評價、開發建模數模一體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2023年9月,新星公司作為中國石化承辦世界地熱大會的牽頭單位,共同打造了“中國石化地熱高光時刻”;10月,中國石化首口、國內水平位移最長的地熱連通井——新星綠源陜西中天未來玥U形地熱連通井,實現水平井與直井精準對接,標志著中國石化在地熱開發利用技術上取得積極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