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通過“引熱”“拆爐”“治煤”“節能”等措施,打造供熱“一張網”,構建“熱電聯產為主、清潔能源為輔”供熱新格局,推動供熱質量和采暖季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清潔供暖工程實施以來,全市環境空氣質量逐年提升,2020年優良比例為80.3%,2021年提升至87.1%,2022年達到90.1%。同時,城鄉取暖質量有效提升,人居環境大幅改善。
積極“引熱”,擴大城區供熱面積。呼和浩特市聚焦主城區清潔熱源不足問題,通過引入周邊電廠熱電聯產熱源,構建形成“熱電聯產為主、清潔能源為輔”的供熱格局。目前,大唐托電長輸供熱工程和金山電廠長輸供熱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調試,可新增4000萬平方米清潔熱源,2024年可新增53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
強力“拆爐”,加快淘汰燃煤鍋爐。呼和浩特市聚焦主城區供熱結構不合理問題,通過“壓減燃煤鍋爐、整合供熱企業、管網互聯互通”等綜合性改革舉措,從2020年開始,全市35蒸噸及以下燃煤供熱鍋爐全部淘汰;35蒸噸以上燃煤供熱鍋爐已淘汰54臺,剩余36臺擬于2024年全部“清零”。同步實施城區供熱管網互聯互通工程,充分釋放新增的熱電聯產供熱能力,實現熱源統一調配。
嚴格“治煤”,清潔取暖替代燃煤散燒。呼和浩特市聚焦城中村、城邊村和農村地區居民“溫暖過冬”需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采取接入集中供熱、“煤改電”“煤改氣”等方式進行清潔取暖改造。2020—2021年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內214個村、近13萬戶的燃煤散燒綜合整治。2022年以來,全市農村平原地區25.51萬戶完成改造,剩余4.05萬戶將于2024年完成,實現農村平原地區100%清潔取暖。此舉既確保了取暖需求,又助力了打好藍天“保衛戰”,推動采暖季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全面“節能”,降本增效普惠民生。呼和浩特市聚焦老舊住房供熱能耗偏高問題,通過“圍護結構+用能系統”方式,積極實施綜合節能改造。到2024年,城區和縣城將完成節能改造202萬平方米,農村地區完成節能改造8.4萬戶。同時,實施“煤改電”每日14小時0.165元的電價優惠政策,對“煤改氣”用戶最高給予1200元/每戶的用氣補貼,確保節能改造后居民們“用得好”“用得起”“用得省”。
積極“引熱”,擴大城區供熱面積。呼和浩特市聚焦主城區清潔熱源不足問題,通過引入周邊電廠熱電聯產熱源,構建形成“熱電聯產為主、清潔能源為輔”的供熱格局。目前,大唐托電長輸供熱工程和金山電廠長輸供熱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調試,可新增4000萬平方米清潔熱源,2024年可新增53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
強力“拆爐”,加快淘汰燃煤鍋爐。呼和浩特市聚焦主城區供熱結構不合理問題,通過“壓減燃煤鍋爐、整合供熱企業、管網互聯互通”等綜合性改革舉措,從2020年開始,全市35蒸噸及以下燃煤供熱鍋爐全部淘汰;35蒸噸以上燃煤供熱鍋爐已淘汰54臺,剩余36臺擬于2024年全部“清零”。同步實施城區供熱管網互聯互通工程,充分釋放新增的熱電聯產供熱能力,實現熱源統一調配。
嚴格“治煤”,清潔取暖替代燃煤散燒。呼和浩特市聚焦城中村、城邊村和農村地區居民“溫暖過冬”需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采取接入集中供熱、“煤改電”“煤改氣”等方式進行清潔取暖改造。2020—2021年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內214個村、近13萬戶的燃煤散燒綜合整治。2022年以來,全市農村平原地區25.51萬戶完成改造,剩余4.05萬戶將于2024年完成,實現農村平原地區100%清潔取暖。此舉既確保了取暖需求,又助力了打好藍天“保衛戰”,推動采暖季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全面“節能”,降本增效普惠民生。呼和浩特市聚焦老舊住房供熱能耗偏高問題,通過“圍護結構+用能系統”方式,積極實施綜合節能改造。到2024年,城區和縣城將完成節能改造202萬平方米,農村地區完成節能改造8.4萬戶。同時,實施“煤改電”每日14小時0.165元的電價優惠政策,對“煤改氣”用戶最高給予1200元/每戶的用氣補貼,確保節能改造后居民們“用得好”“用得起”“用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