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運城市顯示,2022年10月31日前,運城市完成冬季清潔取暖改造46372戶,其中集中供熱7580戶,“煤改氣”5130戶,“煤改電”33662戶。具體到各區縣,鹽湖區2110戶、永濟市2500戶、河津市9985戶、臨猗縣4517戶、萬榮縣3136戶、稷山縣933戶、聞喜縣6510戶、絳縣1570戶、垣曲縣3000戶、夏縣7000戶、平陸縣2896戶、芮城縣2215戶。
因地制宜發展可再生能源供暖。合理布局可再生能源供暖項目,支持建設光伏、風電、生物質、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與其他供暖方式相結合的互補供暖體系。結合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作,鼓勵在小城鎮和農村地區推廣太陽能供暖系統。合理發展生物質能供暖,有序推進生物質熱電聯產,在偏遠山區可因地制宜推廣“生物質燃料+專用爐具”供暖。
具備條件的地方優先發展集中供熱,鼓勵集中供熱工程向農村延伸。加快熱電聯產、其它熱源項目及配套熱網建設,進一步增加供熱能力。在熱力管網覆蓋不到的區域,選擇適宜的“煤改電”取暖路線,積極推廣集中式電采暖、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熱風機等高能效比、低功率的采暖設備。按照“以氣定改、先立后破”的原則,在確保氣源落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新增“煤改氣”規模,確保燃氣充足留有余量,穩妥推進“煤改氣”工程。
因地制宜發展可再生能源供暖。合理布局可再生能源供暖項目,支持建設光伏、風電、生物質、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與其他供暖方式相結合的互補供暖體系。結合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作,鼓勵在小城鎮和農村地區推廣太陽能供暖系統。合理發展生物質能供暖,有序推進生物質熱電聯產,在偏遠山區可因地制宜推廣“生物質燃料+專用爐具”供暖。
具備條件的地方優先發展集中供熱,鼓勵集中供熱工程向農村延伸。加快熱電聯產、其它熱源項目及配套熱網建設,進一步增加供熱能力。在熱力管網覆蓋不到的區域,選擇適宜的“煤改電”取暖路線,積極推廣集中式電采暖、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熱風機等高能效比、低功率的采暖設備。按照“以氣定改、先立后破”的原則,在確保氣源落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新增“煤改氣”規模,確保燃氣充足留有余量,穩妥推進“煤改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