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熱電公司智能供熱系統投入一年得到廣大熱用戶認可
截至2019年4月15日,通遼市主城區2018—2019年度供熱任務圓滿結束。該供熱期是通遼熱電公司智能供熱系統投入運行的第一年,經過6個月的“考驗”后,智能供熱能力得到初步釋放,熱網精細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供熱服務質量得到廣大熱用戶認可,智能供熱建設向前邁出了第一步。
智能供熱系統改造“開天眼”
該公司換熱站分布在通遼市主城區、開發區的各個小區和樓宇之間,點多面廣,布局分散,對換熱站進行人工手動調節需要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再加之熱水在龐大的管網中流動傳熱需要時間,熱用戶接受到的熱量調整響應周期長,影響供熱質量。
為實現全網平衡自動調控,提高系統運行安全等級,通遼熱電公司投資3300萬元,對未實現遠程監控的換熱站進行自動化改造,更換不能滿足自控要求的自控系統,已建成900套滿足機組容量的熱網監控系統及指揮調度、全網平衡控制、熱網能耗分析系統。全網自動化投入率達到93%。
這個供熱期,因為智能供熱系統的投入運行,多項有利因素得到顯現。滿足了部分小區熱用戶的個性化用熱需求,提供理想的室內溫度。提高了熱網運行的經濟性,通過自動化調度降低了安全事故發生率,減少了人工成本。實時全網監控可第一時間發現全網運行缺陷,及時組織人員妥善處理,從多角度為通遼市供熱科技化發展推波助瀾。
優質供熱服務“一點通”
以前供熱繳費高峰期收費窗口前人山人海的排隊現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微信繳費、支付寶、自助終端機、網銀、POS機等多元化線上線下自助繳費方式,市民不僅可以足不出戶實現自助繳費,還可以自助獲取、打印電子發票,實現了“最多跑一次”和“一站式”服務,極大程度為熱用戶支付供熱費“減負”。2018年供熱繳費期間,市民楊女士忘記了供熱號,本來是去供熱公司查詢,卻意外發現供熱繳費可以微信支付了,關注之后按照操作流程點幾下就繳費成功了,她覺得太方便了,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這個繳費系統是2018年初搭建,是我市第一個“互聯網+移動繳費平臺”,是目前本地區最大的“互聯網+智能供熱便民服務平臺”。該平臺是該公司智能供熱系統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該公司實現供熱政務公開、供熱政策解讀、互聯網+和大數據等功能在供熱行業的技術創新。
據統計,本采暖期共有4.3萬戶居民通過微信支付供熱費。下一步,公司將加大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宣傳力度,在更多區域增設自助繳費一體機,積極推進“互聯網+智能供熱便民服務平臺”的建設完善,為通遼市熱用戶提供更加便利的優質服務。
強化供熱培訓,智能供熱系統“掌中控”
2018—2019年度供熱期開始前,為充實熱網側技術隊伍力量,突出發揮熱網調度中心的指揮職能,該公司針對熱網側本科及以上、班長及以上職務的青年員工,通過公開考試選拔了5名員工充實到熱網側任職副調度長。
為在供熱期切實抓好熱網側各項工作,該公司總工程師重心前移,兼任熱網調度指揮中心主任,坐鎮熱網一線統籌指導熱網調度運行各項工作。親自對新上崗員工展開“魔鬼式”培訓,要求青工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熟悉供熱地理信息系統,并到各換熱站進行實地學習,利用8小時內、外所有時間了解、熟悉并掌握工作流程、專業技術等各方面內容。供熱信息網了解到通過智能供熱系統應用和人才培訓強化,熱網調度指揮中心在本供熱期發揮了突出的指揮作用。按照市長熱線和961658客服工單反映情況,統籌安排供熱三個分公司和應急搶修隊伍進行精細檢修,科學協調通遼市三大熱源廠合理分配供熱量,實現了均衡供熱,促進了供熱工作更優質進行。
起步之年“邁大步”
2018年是該公司“三年發展規劃”的起步之年,到2020年,致力打造具有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節約型、創新型、環保型、和諧型、智能型供熱企業。本供熱期,該公司充分利用智能供熱系統熱量計量統計分析、補水量統計分析、變頻遠程調控等功能,積極采用“均勻性”調節方式,在保證熱用戶用熱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了熱網運行精細化水平,向三年發展規劃目標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據統計,2018—2019年度供熱期實際供熱面積達到1940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比增加107萬平方米。智能供熱系統能力得到釋放,在精細化運行、熱網調度平衡等方面均有所提升,本期全網運行缺陷率較上個供熱期同比減少38%,供熱單耗、失水率等熱網運行指標同比實現下降,用戶回訪滿意率98.5%,較去年回訪基數增加3萬人的基礎上,提高了1.5%,說明了熱用戶對該公司本供熱期供熱質量的認可。
截至2019年4月15日,通遼市主城區2018—2019年度供熱任務圓滿結束。該供熱期是通遼熱電公司智能供熱系統投入運行的第一年,經過6個月的“考驗”后,智能供熱能力得到初步釋放,熱網精細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供熱服務質量得到廣大熱用戶認可,智能供熱建設向前邁出了第一步。
智能供熱系統改造“開天眼”
該公司換熱站分布在通遼市主城區、開發區的各個小區和樓宇之間,點多面廣,布局分散,對換熱站進行人工手動調節需要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再加之熱水在龐大的管網中流動傳熱需要時間,熱用戶接受到的熱量調整響應周期長,影響供熱質量。
為實現全網平衡自動調控,提高系統運行安全等級,通遼熱電公司投資3300萬元,對未實現遠程監控的換熱站進行自動化改造,更換不能滿足自控要求的自控系統,已建成900套滿足機組容量的熱網監控系統及指揮調度、全網平衡控制、熱網能耗分析系統。全網自動化投入率達到93%。
這個供熱期,因為智能供熱系統的投入運行,多項有利因素得到顯現。滿足了部分小區熱用戶的個性化用熱需求,提供理想的室內溫度。提高了熱網運行的經濟性,通過自動化調度降低了安全事故發生率,減少了人工成本。實時全網監控可第一時間發現全網運行缺陷,及時組織人員妥善處理,從多角度為通遼市供熱科技化發展推波助瀾。
優質供熱服務“一點通”
以前供熱繳費高峰期收費窗口前人山人海的排隊現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微信繳費、支付寶、自助終端機、網銀、POS機等多元化線上線下自助繳費方式,市民不僅可以足不出戶實現自助繳費,還可以自助獲取、打印電子發票,實現了“最多跑一次”和“一站式”服務,極大程度為熱用戶支付供熱費“減負”。2018年供熱繳費期間,市民楊女士忘記了供熱號,本來是去供熱公司查詢,卻意外發現供熱繳費可以微信支付了,關注之后按照操作流程點幾下就繳費成功了,她覺得太方便了,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這個繳費系統是2018年初搭建,是我市第一個“互聯網+移動繳費平臺”,是目前本地區最大的“互聯網+智能供熱便民服務平臺”。該平臺是該公司智能供熱系統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該公司實現供熱政務公開、供熱政策解讀、互聯網+和大數據等功能在供熱行業的技術創新。
據統計,本采暖期共有4.3萬戶居民通過微信支付供熱費。下一步,公司將加大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宣傳力度,在更多區域增設自助繳費一體機,積極推進“互聯網+智能供熱便民服務平臺”的建設完善,為通遼市熱用戶提供更加便利的優質服務。
強化供熱培訓,智能供熱系統“掌中控”
2018—2019年度供熱期開始前,為充實熱網側技術隊伍力量,突出發揮熱網調度中心的指揮職能,該公司針對熱網側本科及以上、班長及以上職務的青年員工,通過公開考試選拔了5名員工充實到熱網側任職副調度長。
為在供熱期切實抓好熱網側各項工作,該公司總工程師重心前移,兼任熱網調度指揮中心主任,坐鎮熱網一線統籌指導熱網調度運行各項工作。親自對新上崗員工展開“魔鬼式”培訓,要求青工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熟悉供熱地理信息系統,并到各換熱站進行實地學習,利用8小時內、外所有時間了解、熟悉并掌握工作流程、專業技術等各方面內容。供熱信息網了解到通過智能供熱系統應用和人才培訓強化,熱網調度指揮中心在本供熱期發揮了突出的指揮作用。按照市長熱線和961658客服工單反映情況,統籌安排供熱三個分公司和應急搶修隊伍進行精細檢修,科學協調通遼市三大熱源廠合理分配供熱量,實現了均衡供熱,促進了供熱工作更優質進行。
起步之年“邁大步”
2018年是該公司“三年發展規劃”的起步之年,到2020年,致力打造具有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節約型、創新型、環保型、和諧型、智能型供熱企業。本供熱期,該公司充分利用智能供熱系統熱量計量統計分析、補水量統計分析、變頻遠程調控等功能,積極采用“均勻性”調節方式,在保證熱用戶用熱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了熱網運行精細化水平,向三年發展規劃目標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據統計,2018—2019年度供熱期實際供熱面積達到1940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比增加107萬平方米。智能供熱系統能力得到釋放,在精細化運行、熱網調度平衡等方面均有所提升,本期全網運行缺陷率較上個供熱期同比減少38%,供熱單耗、失水率等熱網運行指標同比實現下降,用戶回訪滿意率98.5%,較去年回訪基數增加3萬人的基礎上,提高了1.5%,說明了熱用戶對該公司本供熱期供熱質量的認可。